關于咨詢新建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完成備案手續的時間要求內容:《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七條說到,應急預案應當在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按照第十五條的要求進行備案,但是也說到,試生產期間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二章進行制定和備案。針對該問題,有如下幾處疑問:1、調試期與投入生產、投入使用的定義區分。現行規范要求調試期從竣工到驗收公示,原則不超過3個月,企業已將調試期進行了3個月的公示,各項環保措施到位,那么在這3個月內有間斷性生產行為,如每天上午生產,其他時間停工,另外產品有外售,那此種行為是定義為調試行為還是生產行為或者使用行為。2、新建項目的應急預案完成時間是否應該是調試期期間。答復:企業試生產內容包含調試行為,環境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在試生產前完成,試生產期間也有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事故應急池一點積水也不能有嗎?目前,涉及到事故應急池的規范性文件主要有《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化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范》(GB50483-2019)《石化企業水體環境風險防控技術要求》(Q/SH 0729-2018)等。參考相關文件,日常情況下,為保持足夠的事故排水緩沖容量,事故應急池應保持常空狀態。非事故狀態下,因物料泄漏、廢水處理設施不達標等確需占用事故應急池的情況下,可臨時將事故應急池作為緩沖池使用,占用容...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7
瀏覽次數:381
日前,為規范和指導廢硫酸利用處置的環境管理,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廢硫酸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該文件主要是為應對我國近年來工業產能日益提高,廢硫酸產生量快速增加,非法轉移傾倒廢硫酸違法犯罪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危害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問題。據了解,該標準包括前言,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體要求,廢硫酸入廠、貯存和運輸污染控制要求,廢硫酸利用處置過程污染控制要求,廢硫酸利用產物污染控制要求,環境監測要求,環境管理要求共十部分內容。業內認為,研究制定廢硫酸利用處置污染控制技術規范,明確廢硫酸利用處置全過程污染控制要求,將有利于促進廢硫酸資源化利用和妥善處置。實際上,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環保產業的發展,針對廢水、廢氣等已經發布了一系列文件。而受政策影響,我國環保產業市場空間也開始不斷擴大,據我國兩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0)》預測:到2025年,環保產業營收規模將突破3萬億元,市場前景巨大。面對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和不斷趨嚴的環保政策,各行各業都在努力為治污做行動計劃。其中,制藥產業屬于高污染、高耗能的行業,因此大批企業也正在加大力度進行節能、降碳、減排、增效等技術創新。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分析認為,在藥企加速通過引進環保新工藝、新技術,不斷完善環保硬件配套設施,構建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的背景...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4
瀏覽次數:344
冷不丁的,醬油添加劑的相關話題突然連連上熱搜,現在更是直接變成了“零添加”和添加的世紀爭論,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其實關于食品添加劑的爭議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消費需求多元化的當下,有無添加的產品都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專家也親自下場解讀,如今食品添加劑有嚴格的規定,所以消費者不必“妖魔化”添加劑,以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食品添加劑,在合理合規使用的前提下,可以用于防止食品腐敗變質,保持或增強食品的營養,改善或豐富食物的色,香,味等。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就曾表示,如果一些食品中不添加防腐劑,很容易導致食品變質,引發安全隱患。截至目前,我國有上千種食品添加劑,被分為23個類別,受到《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約束和監督,日前《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也已經落地,《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于2020年公開了征求意見稿,《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自2012年公布以來進行了兩次修訂等等,均表明我國有越來越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不過有一說一,食品添加劑的需求也直接催生了食品添加劑加工制造行業,等于在工業鏈條上橫生一個能耗“大戶”。縱觀食品添加劑生產全過程,生產工藝流程復雜、過程長,能耗高,污染物排放情況復雜。比如香精香料的廢水,COD濃度常常能過萬,有機物含量復雜(包括雜環芳烴類、醛類、酚類、有機酸等),無機鹽含量也很高,且可生化性往往較低,算是典型的高難度有...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3
瀏覽次數:345
沒有一點點防備,網上流傳出了“上海要停水”的消息,直接沖上熱搜。這也引來上海市水務局親自下場辟謠:上海自來水供應正常有序。 據稱,這是由上海供水發布了一則停水進行管道和水箱清洗的公告引發的波瀾。要是放在平時,不過是一則例行通知,但由于上海長江口自9月初開始出現咸潮入侵現象,由此帶來了一些擔憂,但上海市水務局已經明確表示,“供水企業持續加強水質監測,科學開展水庫運行調度, 自來水生產和供應正常,水質達標”。咸潮入侵,可能非沿海地區對于這個詞還不太熟悉。什么是咸潮? 咸潮又稱咸潮上溯,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由太陽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由而形成咸潮,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近年來均有記錄。不過,夏季咸潮仍然是一個罕見現象,這與今年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高溫干旱有很大關系。 沒錯,又是氣候惹的禍。 根據公開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不僅在引發兩極冰川消融,更是在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的連鎖反應下,悄然增加了咸潮入侵幾率,氯化物超標對生活用水、農業用水以及工業用水都會造成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飲用水凈化直接進入了越級闖關模式,污水處理廠進水鹽度提高也成為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飲用水一般都是淡水資源,大家也都知道,沿海缺水地區會利用海水淡化來補充淡水資源,但目前海水淡化技術局限性決定了其成本仍未占優。海水倒灌雖然不會直...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2
瀏覽次數:336
《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量、優良天數比例持續上升,主要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環境空氣污染防治的成效在此份文件中得以充分顯現。環境污染的“元兇”紛紛開始露出馬腳,并逐漸消失殆盡。要問環境空氣污染防治的一大“功臣”,污染監測是一方面,面向污染監測技術規范化要求的制定也是一方面。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方面傳來消息,更新發布了3項環境空氣污染監測技術要求。針對二氧化碳與甲烷這兩個污染物質的溯源監測技術試行規范來了。《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量值溯源技術要求(試行)》目前,二氧化碳污染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屢次達到歷史峰值,減碳任務繁重,而前不久中國綠發會從相關渠道獲悉的數據顯示,當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工業革命前增加了50%以上。也正因此,《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量值溯源技術要求(試行)》首次制定發布。高精度的量值溯源體系是實現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可比性目標的關鍵,后續還將根據環境空氣二氧化碳監測量值溯源工作進展適時修訂。該技術要求適用于環境空氣二氧化碳高精度監測的量值溯源,規定了環境空氣二氧化碳計量基準的用途,基準所包括的全套基本計量器具,借助基準標氣、二級標氣、三級標氣、四級標氣,由計量基準經過計量標準向工作計量器具傳遞二氧化碳濃度量值的方法和程序,以及量值傳遞時的擴展不確定度。《環境空氣甲烷高精度監測量值溯源技術要求(試行)》甲烷作為全球變暖的...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1
瀏覽次數:332
根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中的數據顯示,2020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較2019年增長0.08個百分點,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直接貢獻率為4.5%。作為環境保護的一個主要方向,土壤污染防治市場也處于穩步上行的發展隊列中。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曾在環境修復相關會議上表示,中國土壤污染防治市場還將加速市場,場地修復市場規模更是有望接近200億元。土壤修復的一個關鍵領域,場地修復市場受到關注,200億元的市場規模不免令人產生遐想。一直居于場地修復主要位置的工業污染領域,項目活動總金額早在2019年就超過了百億量級。可想而知,工業污染場地修復市場的豁口很大。還曾有專業人士預估認為,以工業污染場地30萬塊,平均每塊場地處理成本300萬元為基礎數值加以計算,潛在市場空間接近1萬億元。隨著四起的風聲,污染場地修復的場子被帶熱了。無論是技術,還是政策、標準等各個層面都在緊跟。技術層面的有:污染場地地下水修復技術研究新進展、電動及其聯用技術在污染場地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重金屬污染場地修復技術選擇研究等等。國家政策層面,自2019年1月開始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出,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不得對土壤和周邊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實施風險管控、修復活動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處理、處置,并達到相關環境保護標準……2020年,《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
發布時間:
2022
-
10
-
10
瀏覽次數:340
污泥處理棘手、體量之大等問題的存在,對環境保護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據《環保圈》的統計,剛剛結束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就已通報4起“污泥”案例。為加快污泥環保化消解速度,擴大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工作不得不被一提再提。2021年6月,《“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不規范,設施可持續運維能力不強,與實現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差距。因此,文件以2025年為限期,提出城市和縣城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0%以上;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污泥無害化處置水平明顯提升。實際上,污泥當時被國家重點“點名”,也并不過于出人意料。污泥作為目前污水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物,被污水處理行業重點關注,同時因其固液混合的特殊形態而受到固廢處置行業的特別關照。目標已經下達,污泥處理處置“擺爛”是絕對不行的。圍繞污泥該走哪條路線實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模式的討論,業內人士眾說紛紜。距離上述《規劃》發布一年有余,污泥無害化資源化的實施方案終于來了!究竟怎么操作,《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一探即明。在《規劃》目標的基礎上,《實施方案》對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要求進行整合完善:全國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城市污泥...
發布時間:
2022
-
10
-
09
瀏覽次數: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