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舊衣服都回收了嗎?紡織業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沒有一件舊衣服是無辜的!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杜歡政表示,紡織行業已然成為僅次于石油行業的全球第二大污染行業,每生產1噸紡織品就會排放17噸溫室氣體,預計到2050年,時裝產業將消耗超過全球30%的碳預算。為什么?因為目前服裝行業聚酯纖維的主要來源還是石油,生產過程的能耗非常大,目前常見的滌綸、錦綸、氨綸等等其實都可以統稱石油纖維。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5800萬噸,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50%以上,化纖產量占世界比重的70%以上。而另一方面,全球每年超9000萬噸的紡織廢棄物,也就是舊衣物的回收、循環再利用效果未達預期,尤其在我國,每年廢棄舊衣服規模超過2600萬噸,而這個數據還在以每年10%到15%的比例增長,真正回收的有多少呢?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凱不久前透露,2020年,我國廢舊紡織品產生量約2200萬噸,循環利用率約20%。按照《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發改環資〔2022〕526號),到2025年這個數據要達到25%,到2030年則要達到30%。雖然相較數年前5%都不到的數據,增長已經很快了,但顯然行業基礎還是太薄弱,回收率低的問題將在中短期內一直存在。也可以理解成,廢舊紡織品資源利用缺位,服裝行業對石油纖維的需求顯然還是會處于高...
發布時間:
2022
-
11
-
22
瀏覽次數:322
一、什么是精準曝氣?精準曝氣是污水處理廠由早期粗放式人工控制方式向現代精細化自動控制方式進階的產物。傳統活性污泥法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應用數百年,多位國內外專家多次提出并強調,需要深度挖掘百年活性污泥法工藝,實現生化處理工藝的最優控制與高效運行。精準曝氣的首要目標是保障生化處理工藝穩定運行以及出水穩定達標,進而達到鼓風曝氣系統的節能降耗和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降低。國際上早已提倡污水處理廠自動化和精細化管理與控制。精準曝氣是污水廠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有效工具,需要通過鼓風機、曝氣設備以及精準曝氣系統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精準曝氣系統可以使各種復雜的供氣方案得以實現,如間歇曝氣、微量曝氣、正常曝 氣、溶解氧分布控制等;可以幫助污水處理廠實現工藝的精細調節,適應各種工藝,并能夠隨著工藝變化而調整;還可以根據當前需要的曝氣量,通知鼓風機主控進行風量調節,防止發生喘震等異常情況,節約鼓風機電耗。二、為什么要實現精準曝氣?污水處理廠在生物處理過程當中,如果曝氣量不足,會導致工藝運行惡化,出水水質排放超標;如果曝氣量過多,會導致高能耗,造成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增加。因此,只有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分配與精準調節各區域的曝氣量,才能保證污水處理廠高效和經濟運行。良好的污水處理工藝自動控制系統,既能保障污水處理廠設備連續穩定運行,又可實現節能降耗, 在工藝升級改造中得到關注和應用。精準曝氣控制系統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套較...
發布時間:
2022
-
11
-
21
瀏覽次數:338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也不得不面對各種污染。與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肉眼可見的污染不同,噪聲污染對生態環境并沒有明顯的危害,但卻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并且超過一定分貝的噪聲同樣會威脅人體健康,造成聽力損傷、頭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噪聲無處不在,工廠生產、建筑施工、車輛行駛和鳴笛,甚至居民的娛樂活動都可能產生噪聲污染。據生態環境部門統計,居公眾舉報的環境問題的第2位。防治噪聲污染已經成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點。近年來,我國積極采取各項措施,不斷加大噪聲污染防治力度,每年都會發布《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總結全國城市噪聲狀況和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經驗。日前,《2022年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2021年,我國聲環境質量整體向好。全國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95.4%,夜間為82.9%,同比分別升高0.8個和2.8個百分點。但噪聲投訴舉報量持續居高,占全部舉報的45.0%,居各環境污染要素的第2位。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環境噪聲污染治理”。這一年,我國也出臺了多項重要的涉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政策與法律法規。《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加快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噪聲問題”,并提出目標,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
發布時間:
2022
-
11
-
17
瀏覽次數:333
海洋碳匯、草地碳匯、森林碳匯、耕地碳匯,“碳匯”一詞的可能性正隨著“雙碳”目標的趨近豐富起來。目前,碳匯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助力環境綠色發展的新名詞,還是一項實打實具可行性的重要動詞。《海洋碳匯核算方法》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城市綠色碳匯設計導則(試行)》發布……可以見得,碳匯的形象正在從2D進入到更立體的3D空間。你聽說了嗎,目前業界認購碳匯已有替代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的案例!近日,福建省一法院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一起案件,經法官釋法析理,被告人自愿在福建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認購林業碳匯96噸(約為其違法行為造成碳匯損失量的2倍)替代其環境損害對環境造成的損失;青海黔南州也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濫伐林木案。該案件中,被告人一方自愿認購價值20986元的碳匯量替代生態環境修復工作。該案也成為了地方首例明確支持“碳匯”價值損失賠賠償,以認購“碳匯”的方式替代性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資源案;10月下旬,四川省也宣判了地方首例流域“碳匯”案,結果顯示,被告人一方認購21噸碳匯用于替代性修復。該案認定,犯罪事實發生后至生態修復完成期間的生態環境服務功能損失未得到補償,因此被告人一方被判定需購買碳匯彌補期間的流域碳匯功能損失。當前,我國在認購碳匯替代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工作上的先試先行已經取得了一些效果,其在環境損害賠償工作中的價值也不容小覷。不過基于實際情況,有業內人士認為,以認購碳匯的方式替代...
發布時間:
2022
-
11
-
15
瀏覽次數:354
冷空氣已經到達,近期,全國各地正緊鑼密鼓籌備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在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透露,2022年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等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氣象條件較為不利,易出現高污染天氣,需引起重視。一直以來,在低壓、高濕、強逆溫、供暖需求等因素影響下,秋冬季都是我國大氣污染高發的重點時段。針對這一情況,自2017年開始,生態環境部連續在重點區域開展防治攻堅行動開始,并取得明顯成效。今年年初冬奧會期間,“北京藍”一度刷屏,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了36微克/立方米,與十年前的90微克/立方米相比簡直“天差地別”。藍天肉眼可見地增多,國際社會對此也給予了高度評價,甚至將之稱為“北京奇跡”。11月13日,據韓國媒體報道,對于韓國氣象影響較大的京津冀地區,現大氣環境治理已取得顯著成效,韓國的霧霾責任不應再“甩鍋”給中國。當然,隨著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朝著縱深方向去,可供減排的空間日益收窄,目前的治理難度與之前已不是一個量級,地方推進精準管控時問題頻出,其中就包含與民生問題密切相關的——清潔取暖改造。對于“一刀切”式的封灶、封爐手段,生態環境部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重申要“確保群眾溫暖過冬”,對于進入供暖季后未完成改造的,仍繼續沿用原供暖方式;今年新改造尚不具備安全穩定通氣條件的、尚未經過一年實際運行檢驗的,不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設施;山區等暫不具備改造條件的...
發布時間:
2022
-
11
-
14
瀏覽次數:340
污泥車間在整個污水處理工序中對活性污泥的活性狀態,深度處理段的沉淀分離效果都有很重要的控制和影響作用,在實際運行中要認真管理,才能保障前段工藝功能的穩定發揮。對于污泥處理段來說,保持穩定的污泥來源是污泥段生產的首要前提,也是對前端工藝的污泥有效排放的工藝運行保障。一般來說,污水廠的污泥主要來自于預處理段的初沉污泥(設有初沉池),生物處理段的剩余活性污泥,深度處理段的化學污泥,這些污泥是支撐污泥車間生產運行的主要物質,污泥車間的功能是將這些來自于不同階段的污泥中水分和固體物質通過高分子絮凝劑的作用分離開,也就是降低污泥中的含水率,使污泥的體積大大減小,并形成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的非牛頓流體形態,便于裝載運輸到污泥的后續處置地點。這是污泥處理段的主要的工藝功能,而工藝運行的細節也是圍繞這個工藝功能展開的。 首先要保證污泥處理工段的污泥來源,即前道工序的污泥排放。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隨著水的不斷流入,在物理、生物和化學作用下,污水處理過程的副產物污泥在污水處理的各種構筑物中不斷產生。這部分污泥需要及時從工藝構筑物中排出,以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下文將討論污泥從產生污泥的構筑物中排出的工藝細節。 在設有初沉池的污水廠中,通向污泥處理段的排泥管布置在初沉池底部,需要定期排泥。由于初沉污泥是污水在初沉池中靜態沉淀產生的,這部分污泥主要由進水中的泥砂等無機物組成,由于比例較大,與進水中的膠體、絮體...
發布時間:
2022
-
11
-
11
瀏覽次數:319
這已經是生態環境部今年第二次“點名”汛期污染問題了。2022年11月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1-9月水生態環境形勢研判。其中指出,南水北調東線部分地區汛期污染問題突出,部分地區城鄉面源污染防治亟待加強。此前,8月份的時候,環境部研判上半年水生態環境形勢,就曾經重點提到過這一問題——部分地區汛期污染強度大等問題不容忽視。除了2次“點名”,環境部今年還曾經3次發文,對汛期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表示,近年來,城鄉面源污染已逐步上升為制約水環境持續改善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環境部在管理上引入了“汛期污染強度”,督促指導各地開展城鄉面源污染防治。未來,汛期污染治理將成為環境部一項新的重點工作,由此也將帶來許多新的商機。1 兩次“點名”汛期污染問題每個季度,生態環境部都要發布全國水環境形勢研判。每次研判,都要指出當前最大的問題。而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兩次水環境形勢研判中,最大的問題都是“汛期污染”。以三季度為例,今年前9個月,中國的水生態環境形勢總體持續改善。據環境部統計,1-9月,3641個國家地表水評價考核斷面中,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6.3%,同比增加4.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扣除自然因素影響后,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5%),“管住兩頭”做得還比較好。但與此同時,水生態環境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
發布時間:
2022
-
11
-
10
瀏覽次數: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