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部署要求,水、大氣、土壤、固廢、噪聲等污染防治法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陸續制修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兩高”項目源頭防控、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等環境管理政策相繼出臺,對行業環評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日,為加強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保障,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印發鋼鐵/焦化、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四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的通知》(以下簡稱《審批原則》),替代《關于規范火電等七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的通知》(環辦〔2015〕112號)和《關于印發〈現代煤化工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條件(試行)〉的通知》(環辦〔2015〕111號)中的鋼鐵、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等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原則或環境準入條件。新發布的《審批原則》在具體內容上,增加了區域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影響評價等內容,根據行業特點完善了污染防治具體要求,按照最新管理要求調整了有關內容。鋼鐵/焦化項目污染防治措施增加廢氣超低排放有關要求,突出鋼鐵項目二噁英、焦化項目VOCs防控措施,增加燒結濕法脫硫廢水單獨處理要求,鼓勵脫硫廢液提鹽、制酸等高效資源化利用方式。現代煤化工項目污染防治措施增加VOCs無組織排放控制相關要求,刪除衛生防護距離要求有關表述,強...
發布時間:
2022
-
12
-
21
瀏覽次數:355
近日,中國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毋庸置疑,這份文件的出臺又將在較大程度上加快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作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環保內需也有待進一步擴大。業內專家發表觀點支持這一重大部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認為,擴大內需有利于暢通國內大循環,緩解風險和對沖外部壓力,提振發展信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政策研究會執行會長表示,只有擴大內需,才能把蟄伏的發展潛能激活。在這中間,專家提到了環保的特殊地位。擴大內需戰略的實踐中,需要把環保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十四五”正值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階段,環保產業發展之潛力可想而知。當前,生態環保領域的短板弱項正在加快補齊,撞上擴大內需的任務指標,各級各方環保投入“只增不減”。以環保為核心的擴大內需目標地在哪兒?看《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怎么說。①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力度構建集污水、垃圾、固廢、危廢、醫廢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全面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建設促進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水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態環保設施。②加快融合發展速度推動生態環保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助力相關行業治理能力提升。鼓勵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進口。加強財...
發布時間:
2022
-
12
-
20
瀏覽次數:332
毒物及其作用機制廢水中凡是能延緩或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長的化學物質,統稱為有毒有害物質,簡稱毒物。這些毒物,從化學性質上來分可劃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兩大類。從處理的角度又可劃分為能被生物處理段去除、轉化的物質(如H2S、苯酚等,或稱非穩定性毒物)和不能被生物處理段去除、轉化的物質(如NaCl、汞、銅等,或稱穩定性毒物)兩大類。毒物對微生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有如下方式:1、損傷細胞結構成分和細胞外膜。如:70%濃度的乙醇能使蛋白凝固達到殺菌作用;酚、甲酚、表面活性劑作用于細胞外膜,破壞細胞膜的半透性。2、損傷酶和重要代謝過程。一些重金屬(銅、銀、汞等)對酶有潛在的毒害作用,甚至在非常低的濃度下也起作用。這些重金屬的鹽類和有機化合物能與酶的-SH基結合,并改變這些蛋白質的三級和四級結構。3、競爭性抑制作用。當廢水中存在一種化學結構與代謝物質相類似的有機物時便會發生。因為二者都能在酶的活性中心與酶相結合,它們的競爭將抑制中間產物的形成,使酶的催化反應速率降低。4、對細胞成分合成過程的抑制作用。當某些化學物質的結構類似于細胞成分的結構時,它們便會被細胞吸收并同化,結果是合成無功能的輔酶或導致生長停止。這種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磺胺酸。5、抗生素對核酸的抑制作用。不少抗生素能專一地抑制原核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如鏈霉素會抑制氨基酸正確結合于多肽上。6、抗生素對核酸的抑制作用。如絲裂霉系C會選擇性地阻止DNA...
發布時間:
2022
-
12
-
19
瀏覽次數:342
近日,解放日報發出了《零碳食品興起,噱頭還是動真格?》的靈魂拷問,相信不少人也都有這樣的疑惑。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有以下三個清醒的認知。 1、零碳食品未必是假 既然打著零碳的招牌,而且很多都是伊利、雀巢、盒馬這樣的大品牌,作出自砸招牌的事情倒也不至于。在“雙碳”目標下,食品行業探索“零碳”解決方案是必然的。而且來自億歐智庫的研究報告顯示,事實上,食品行業90%以上的碳排放來自于生產、切割、混合、烘焙等加工過程中使用的能源、食品運輸等間接排放。就農產品而言,化肥的使用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然后是運輸和包裝環節。因此,貼上“碳中和”標簽的食品們——蔬菜采用有機肥,奶粉不使用化學制劑;生產采用清潔能源,包裝使用可再生植物基材料,打造碳中和工廠,甚至像飲料這種碳排放大部分來自上下游的,中游廠商都在“居中調碳”。像達能投資全新包裝材料,百事推出“無瓶標”可樂,雀巢開設咖啡膠囊回收采集點,伊利建立了全鏈減碳三大平臺,并聯合利樂、菲仕蘭、科漢森、羅蓋特等43家全球產業鏈伙伴共同提出了“零碳聯盟”概念等等,都是食品業的“零碳”嘗試,個中努力確實不假。2、零碳宣傳不必全信 那么為什么說不用全信?零碳食品的標準不明確,決定了行業的發展遠沒有達到有序精細化控制的狀態,換句話說,全憑自覺。 據悉,截至今年(2022年)8月,全球已經有9家獲得認證的碳中和食品工廠,其中4家在中國。說到認證,很多產品...
發布時間:
2022
-
12
-
08
瀏覽次數:346
小份菜備受青睞,餐飲業新“食”尚已至根據美團青山計劃發布的《2022年小份菜洞察報告》顯示,美團外賣平臺提供小份菜的商戶數與相關菜品數量比2020年增長接近1倍;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過90萬餐飲商戶提供超過560萬種的“小份菜”,小份菜的銷量也比2020年增長了114.5%。小份菜的市場成型,其因有二。一是可以大幅降低“餐飲浪費”現象的發生,二是為顧客提供更豐富的餐品選擇,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據說,在2022年,“小份”一詞在美團的日均搜索量已經超過13萬次。在供需兩方的雙向助推下,與綠色餐飲概念不謀而合的“小份菜”市場有望繼續增長。現下,海底撈、云海肴等一眾餐飲企業均已點亮“小份菜”的新玩法。服務于小份菜,縮小版環保餐盒投用不僅深度踐行《反食品浪費法》,還獲得了消費者的稱贊。“小份菜”推出后,不少消費者表示,小份菜方便、實惠,選擇性增多的同時也更健康。至少,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小份菜”的推出是利好向的。既然小份菜已經先行一步,能夠縮小版本的食品或都在找合適的時機推行小份化。要注意的是,小份制要推行要發展,包裝盒的使用率加大是不可避免的,從綠色餐飲的角度出發,為迎合環保發展的需要,小份菜包裝的改版升級不容忽視。目前,為滿足小份菜的銷售需要,小份環保餐盒也已投放使用。美團正計劃向試點地區的商家免費投放小份環保餐盒,推動企業主動優化食物供給,助推“小份”模式發展的同時提供環保之選。據...
發布時間:
2022
-
12
-
07
瀏覽次數:363
地下水,這個隱藏在我們腳下的寶藏,約占地球液態淡水總量的99%。由于地下水聚集在我們腳下的巖石、土壤中,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常常忽視這一重要的資源。地下水的形成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它又為何如此重要?地下水監測工作是如何開展的?這就帶你一探究竟!什么是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賦存于地面以下巖石空隙中的水,狹義上是指地下水水面以下飽和含水層中的水。在國家標準《水文地質術語》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種形式的重力水。地下水可簡單分為淺層地下水和深層地下水,目前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主要取自深層地下水。什么是地下水環境監測井地下水環境監測井是為準確把握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和地下水體中污染物的動態分布變化情況而設立的。地下水環境監測井通常包含井口保護裝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層、濾水管、圍填濾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組成部分。按設立目的可分為簡易監測井和標準監測井;按井結構可分為單管單層監測井、單管多層監測井、巢式監測井和叢式監測井等。簡易監測井是為了進行臨時性調查,初步確定污染范圍和污染物種類所設立的臨時性環境監測井。標準環境監測井是為了連續、長期對有代表性的地下水點位進行水質監測所設立的長期性環境監測井。單管單層監測井指在一個鉆孔內安裝單根井管監測單一目標含水層的監測井。單管多層監測井指在一個鉆孔內安裝單根井管監測不同深度的兩個及兩個以上目標含水層的監測井。巢式監測井指在一個鉆孔中安裝多根不同長度井管分別監測...
發布時間:
2022
-
12
-
06
瀏覽次數:335
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2022年度林業碳匯試點市(縣)和國有林場森林碳匯試點名單,全國18個市(縣)入選。包括:北京市通州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阿爾山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黑龍江省依蘭縣,浙江省衢州市、安吉縣、麗水市,福建省三明市、龍巖市、南平市,江西省萬年縣,廣東省韶關市,貴州省畢節市,云南省寧洱縣,陜西省咸陽市,青海省果洛州,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因助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而生,為實現固碳效果,碳匯出現。積極發展包括森林碳匯、耕地碳匯、海洋碳匯等不同類型的碳匯方式,能夠實現更好的固碳效果,中和掉過量的碳。而現下,碳匯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已進一步獲得證實,有關方面的探索應用開始逐步深入。林草碳匯研究院宣布成立,認購碳匯替代生態修復的工作也開始鋪開,明年1月1日起,《海洋碳匯核算方法》作為我國首個綜合性的海洋碳匯核算標準,也將正式施行。碳匯的加速起步,蓬勃發展,各方都在為其構建通路。很難不令人好奇,接下來,碳匯還能掀起多大的浪?根據《2021中國林草資源及生態狀況》的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森林面積34.6億畝,森林覆蓋率24.02%,森林蓄積量194.93億立方米,草地面積39.68億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50.32%,鮮草年總產量5.95億噸,林草植被總碳儲量114.43億噸。在此基礎上,有評價認為,我國林草生態系統呈現健康狀況向好、質量逐步提升、功能穩步增...
發布時間:
2022
-
12
-
05
瀏覽次數: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