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問題大家都普遍關心,而地下水面臨的重金屬污染的挑戰也不得不引起重視。作為分布最廣的水源之一,地下水這個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和戰略資源,時刻關系著人們的飲水安全。破解地下水重金屬污染問題,盡快建立起完善的重金屬污染防治網絡尤其關鍵。曾經,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馬中院長認為,完全凈化已被重金屬污染的地下水極其困難,要想凈化已滲透到深層的地下水污染可能需要1000年的時間。這也充分印證了污染與治理的不對等性,同時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地下水重金屬污染問題,并展開廣泛調查研究解決這個“大麻煩”。據了解,地下水重金屬污染物質包括汞、鉻、鉛、砷等,它們無法被分解,常常被生物富集,隨之進入食物鏈,影響動植物發展,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若人類長期飲用重金屬有毒物濃度較高的地下水時,可能產生肢體麻木、骨骼軟化萎縮、毒害中樞神經等系列問題。污染難凈化,且毒害性強,業內投入的研究力量也在隨之加大。針對修復技術,有研究表明重金屬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途徑有①改變金屬離子的存在形態,使其變成單質或化合物沉淀,增強其穩定性,降低其在環境中的遷移性;②改變金屬離子價態,大幅降低毒性。應對重金屬污染地下水的應急處理技術、支撐有色金屬礦區地下水污染源控制-阻斷-修復技術等等,污染防治的手段不斷充實,地下水面臨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也在逐漸減輕。包括關注度一向很高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也曾多次通報了多起地下水污染案例,除了對地方地下水污...
發布時間:
2022
-
07
-
29
瀏覽次數:369
當有毒害物質進入水源,污染水體便形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污染源中,工業廢水當屬于污染防治較為緊迫的一方面。普遍來說,工業廢水相較于其他廢水而言污染較為嚴重,污染物質也較為復雜,其中包括化學、物理、生物性三種類型。重金屬污染、有機污染、微生物污染等都是工業廢水常見的污染內容。為從源頭防治水源污染,污染源監測手段持續深化。近段時間以來,生態環境部為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行為,發布了系列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國家標準,構建了“1+43+1”的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體系等等。生態環境部進一步表示,當前,我國主要工業企業自行監測技術指南體系基本建成。七月初舉行的2022年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監測將圍繞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要求,深化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提升水環境監測預警和水污染溯源能力,構建起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在此基礎上,水污染源監測手段也在進一步成熟、多樣化。據了解,常見的污水監測指標主要氛圍生活污水監測、工業廢水在線監測、醫療廢水在線監測等。細化來看,當前水污染源監測要求如下:一、水污染物排放口需要滿足,環保部門規定的排放口規范化設置要求、采樣點應能設置水質自動采樣器,且排放口設置應滿足安裝污水水量自動計量裝置、采樣取水系統的要求。二、針對監測站房,新建的水質監測站房面積不小于7平方米,站房應密閉,安裝空調,保證室內各要...
發布時間:
2022
-
07
-
27
瀏覽次數:361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持續向好,但農業農村領域仍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短板,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的水平還不高。具體表現在:農村環境整治成效亟待鞏固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偏低,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剛剛起步。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仍處高位,農藥化肥減量增效難度較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基礎薄弱等。今年以來,各地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加大農業農村領域污染治理力度。《湖北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于日前印發,提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聚焦突出短板,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堅持美好生活共同締造,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健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體系,解決農業農村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助推鄉村生態振興。《實施方案》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等九個方面作了任務安排。環保在線整理如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動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籌規劃、建設和運維;因地制宜推進廁所糞污分散處理、集中處理與納入污水管網統一處理,鼓勵聯戶、聯村、村鎮一體處理;科學合理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優先推廣運行費用低、管護簡便的污水治理技術,鼓勵居住分散地區采用生態處理技術,可通過黑灰水分類收集處理、與畜禽糞污協同治理、建設人工濕地等方式處理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加快探索符合農村特點和農民習慣、簡便...
發布時間:
2022
-
07
-
26
瀏覽次數:337
7月12日,國家發改委重磅文件《關于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工作方案》公布,明確七大重點建設領域及項目范圍,并將勞務報酬由原規定的15%以上提高至30%以上。意料之中的是,在城鎮建設領域,污水處理設施再次被提及。綜合分析“十四五”以來出臺的政策,不難發現,國家層面一直將污水處理作為重點發展行業,有意將其與城鎮地區的環保基建任務綁定,鼓勵相關市場拓展。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統籌性文件《“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先后兩次提及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一是作為縣城地區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二是出于加強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要求,需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廠網配套及資源化利用。至于具體的建設目標,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點明:到2025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公里,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十三五”期間,在國家政策的頻頻加碼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上的投資就已超過5600億元。基于此,業內人士推測,城鎮污水處理將加快步入“提質增效”階段,污水廠運營管理市場同污水處理設施一樣,都將開啟新一輪增長加速度,2022年僅城鎮污水處理運營就有望達到730億元。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優質企業更是“嚴陣以待”。未來,城鎮化水平還將進一步提升...
發布時間:
2022
-
07
-
25
瀏覽次數:327
2022年6月,六部門聯合印發《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并提出到2025年,造紙行業單位產品取水量預期下降10%。該目標預示著,造紙行業將成為水效提升的關鍵地帶,同時也是污水處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領域。現有數據表明,造紙行業的廢水排放量占比在2020年超過11%,僅次于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制造業,廢水排放體量仍然較大。“十四五”期間,明顯可以看到國家正積極優化造紙行業的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案。從一方面看,目前我國造紙業發展呈現穩定增長態勢,行業成品數量加大的同時,相較于前幾年,造紙業的廢水排放量正在得到了進一步控制。廢水排放量得以下降,除了政策的加持外,業內對于資源化的認識提高加大技術投入也是關鍵要素。從全過程優化污水處理及資源化的技術路線,并不斷改進造紙技術,從而穩步提高造紙行業的水資源利用率,并帶動減少了行業廢水的排放量。不過,另一方面,造紙業廢水污染等問題突出的環境下,造紙廢水處理技術提升仍面臨不小的壓力,提升空間也還有很多。造紙生產所產生的廢水包括蒸煮廢水、洗滌廢水、漂白廢水、紙機白水等,不僅廢水成分復雜,業內人士還曾表示,造紙廢水屬于工業廢水中較難處理的廢水,不僅會產生臭氣 、揮發性物質,其污染性也很強。針對造紙業廢水的深度處理,有業內人士表示,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法已經成為了目前的一種新工藝,無二次污染、處理費用低、操作靈活、抗來水沖擊能力強等等,在現階段看來,正在被廣大水處理...
發布時間:
2022
-
07
-
22
瀏覽次數:314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2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典型案例,其中包含一則過度包裝食品案例。相關企業包裝孔隙率不符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09)的規定,屬過度包裝。就此,市監局提醒,過度包裝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更關鍵的是會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并表示后續將持續開展治理過度包裝行動,推動踐行綠色消費理念、形成共同抵制過度包裝商品的良好氛圍。天貓在六一八大促期間提出了#簡單包裝就好#的倡議,碧浪、康師傅、悅木之源等不同領域的不同品牌方紛紛加入到這次的環保隊列。其中,有的成員是新加入的,而有的成員卻在環保包裝這條路上已經形成了大量實踐經驗。食品相關企業作為環保包裝的重要領域,更是積極響應著國家號召。反過度包裝,具體來看包括反對產品空隙過大、包裝層數過多、包裝成本過高等。據相關報道,此前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酒業協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10家食品行業協會聯合148家食品生產企業向食品行業發出倡議并承諾抵制產品過度包裝。有研究表明,我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快遞、電商行業的日益繁榮下,包裝浪費更需提升重視程度。日前,強制性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發布,并將于2023年9月起正式實施。該標準明確,包裝材料不得使用貴金屬和紅木材料,糧食及其加工品包裝...
發布時間:
2022
-
07
-
21
瀏覽次數:329
7月16日,正式進入2022年的三伏天!剛熬過近1個月的高溫炎熱天氣,竟然又要與大熱的“三伏天”來一次無縫銜接嗎?“臣妾做不到啊”~~三伏天的普遍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在三伏天里“難耐酷暑”的不止有我們,其實還有污水!高溫環境下,污水溫度上升,污水中的微生物活動將加劇,造成生化反應速度的提高,從而熱量積累,到最后導致好氧消化與硝化作用停止。同時,這也是藍藻水華等水體污染情況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當氣溫升高,為污水做好降溫措施就顯得非常重要。其次,持續的高溫還將對曝氣池的溶解氧產生一定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氧不易溶于水,同樣質量的空氣轉移到水中的溶解氧偏低,則導致了供氧不足的問題。為了保證污水中的溶解氧恒定于正常范圍,需要對進水水質水量、剩余污泥排放量、曝氣量、曝氣池運行間數等進行調整。此外,在夏季高溫情況下,成層沉淀速度降低,二沉池容易出現翻泥現象,導致出水活性污泥濃度升高。為應對該種不穩定的情況,夏季運行需要保證供氧的充足。夏季污水處理作業時也要格外注意這些內容:污水中常見的毒化物質多樣,包括鉻、鎘、鎳、鋅、銅、金銀等重金屬化合物,氰化物,含腐蝕性的酸性物質等。而這些毒化物質可能造成中毒、腐蝕、過敏等一系列危害,業內人士提示,夏季作為污水處理作業的事故高發階段要關注做好防護措施,在所有污水處理的危險中,約有80%的事故都發生于污水池及其相關作業中,那么,污水...
發布時間:
2022
-
07
-
20
瀏覽次數: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