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已經啟動,作為第32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本次活動的主題為“綠色低碳,節能先行”。 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會從6月13日持續進行至6月19日,并從企業節能降碳、節能技術、節能標準和能效標識等多種宣傳、展示活動出發,推動全社會節能降碳發展,加快社會全面綠色轉型。N多主題活動中也包含一項塑料污染治理宣傳活動。塑料污染治理被認為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更是“關乎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國之大者’”。當前外賣、電商、快遞業的加速發展下,塑料污染帶來的環境壓力與挑戰不小。 就此,電商、快遞、外賣領域聯合倡議,提出“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應對塑料污染”。積極應對塑料污染,強化綠色管理主體責任,探索綠色發展路徑模式,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宣傳引導力度,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實效。 北京作為履行節能宣傳工作的重要城市之一,北京咖啡行業協會、北京餐飲行業協會、北京包裝技術協會也向相關企業及廣大消費者發出“自帶杯行動”倡議,也即通過自帶可循環使用的杯子購買商品,以減少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踐行減塑行動。 中環報記者還進行了一次深入了解,結果表明,若消費者自帶杯購買飲品,多家企業可提供消費者立減2-5元不等的活動優惠或折扣優惠。其中也不乏有企業表示,自帶杯優惠是公司常年推出的活動之一,旨在通過該活動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進而降低塑料污...
發布時間:
2022
-
06
-
20
瀏覽次數:333
在農業養殖中,畜禽糞污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對此,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有了解題新思路,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無廢”答卷。 為做好區內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深入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余杭區在2016年制訂出臺了畜禽排泄物(沼液、沼渣)異地利用扶持政策,2019年對該扶持政策進行了修訂完善。該政策根據作物用肥需求就近統籌調配沼液資源化利用,實現農牧結合“畜禽-沼液-作物”區域大循環生態消納模式。同時,為規范管理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還開發了余杭區畜禽生態監管應用系統,利用數字化手段實現資源化利用的全過程、全時段監管。深挖沼液利用基地 提升沼液肥消納能力 為鼓勵種植業基地施用沼液肥,積極實施田間沼液暫存設施建設,余杭區對50畝以上種植業基地(園區)按需建造防滲防漏封閉式儲液池(罐)和管網,給予財政補助;同時,年合理施用沼液肥2000噸(含)以上的種植業基地也給予獎勵。目前,全區已有154家茶葉、水稻、蔬菜、果樹、苗木等種植業基地(園區)利用沼液肥,解決了沼液肥消納去向難的問題;同時為杜絕沼液在部分農作物存在過量施肥現象,減少沼液肥漫灌,明確責任主體,建成田間沼液暫存池(罐)20000余立方米,進一步減小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實現按需施肥、精準施肥。 發展壯大服務組織 提升沼液肥配送能力 為培育糞肥收集異地配送處理服務組織,打...
發布時間:
2022
-
06
-
17
瀏覽次數:336
今年三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重金屬污染問題不僅提上了日程,而且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 具體來說,重金屬污染指的是金、銀、銅、鐵、鉛等一眾金屬物質與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其不同于其他有機化合物污染,在環境中較難降解。如果任由重金屬“侵略”進我們的生活,或將危害到人體健康。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包括工業污染、交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而重金屬污染可能廣泛存在于水、氣、土壤等多種環境,其中,重金屬污水也被認為是對環境損害較為嚴重及對人類危害較大的工業廢水之一。 那么,遭受重金屬污染的水源該如何處理,主要的處理手段有哪些? 沉淀法、物理化學法、電化學處理技術……應對重金屬廢水的方案之多,它們具體如何解決此類污染問題,減輕重金屬污染危害? 沉淀法主要通過向重金屬污水中投加一定的絮凝劑、還原劑等化學物質,使相應污染物質與該投加化學物質發生反應后沉淀,以進行污染物質的處理或再利用。一般來說,沉淀法主要包括還原一沉淀法、絮凝浮選沉淀法、氫氧化物沉淀法等不同的沉淀方式。 物理化學法利用生物體物特性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屬離子,通常來說,生物吸附劑相比于沉淀法具有可降解,不發生二次污染的特點,且其來源廣泛,獲取更為容易,生物吸附劑的使用也能夠更有效回收重金屬物質。此外,生物化學法也是一種處理重金屬廢水的重要...
發布時間:
2022
-
06
-
16
瀏覽次數:334
為進一步壓實各縣(市)區、開發區屬地治污主體責任,推進全市地表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財政局修訂出臺了《合肥市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辦法》,對地表水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增加補償斷面。“十四五”以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加密布設地表水考核斷面,將全市巢湖、長江、淮河三大流域重要一、二級支流全部納入考核,共設國、省、市考斷面103個。新《辦法》將除巢湖湖區和董鋪、大房郢水庫外的國、省、市考斷面全部納入補償范圍,共設置99個生態補償斷面,較原《辦法》增加28個。二是提高補償標準。污染賠付金由原來的單因子每超標0.5倍賠付30萬元增加為50萬元,單因子賠付限額由原來的200萬元增加為300萬元。生態補償金由原來的每優于考核目標一個類別補償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 三是新增自動水站數據連續超標扣繳情形。斷面自動站監測數據中3項基本指標任何一項出現連續超標五日以上(含五日),按日均值超標次數累計扣繳罰金,每項指標每月限額為300萬元,推動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 四是完善斷面水質年均值獎懲措施。對目標為Ⅲ類及以上的斷面,3項基本指標年均值每一項較上年改善30個百分點及以上,一次性獎勵50萬元;目標為Ⅳ類及以下的斷面,年度水質類別較年度目標每提升一個類別,獎勵50萬元。年度水質類別為劣Ⅴ類、未達到年度水質目標或發生較大及以上...
發布時間:
2022
-
06
-
15
瀏覽次數:322
除了常見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廢污染等,目前新污染也進入視野,逐漸侵入人們的生活,并造成潛在危害。污染物多樣,環境監測便成了第一道“防護網”,開展污染識別工作。 自然的,對于環境監測的需求也在不斷深化。第一,監測內容增加;第二,監測范圍擴大。就新污染物來說,其污染物來源廣泛,且有新增污染可能,環境監測避免不了需要新增監測內容。而我國目前還未形成全覆蓋的環境監測體系,對于一些行業或企業的監測不夠完善,監測范圍需要繼續增加。 此前,生態環境部就明確表示,力爭今年年底前,推動更多火電企業開展CO2在線監測,加快構建監測網路。該信號看似指向火電企業,但實際上,環境監測需要各個行業企業的深入推進,只是推進時間存在早晚。 無論從以上哪個維度來說,趨于利好的必然要算環境監測儀器一個。 從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重要企業營收毛利率基本可達40%及以上。有人認為,一個企業的正常水平毛利率在25%左右,40%的盈利水平,足以看出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前景可觀,“錢景”更可觀。 國產化替代加速中,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至關重要。因精密儀器技術要求高、制造難度大,有相關核心技術的企業可以說在全球范圍內都一度處于壟斷地位。正因如此,多地方發布文件并提出要發展壯大精密儀器設備產業集群,推動國產精密儀器發展。環境監測設備作為精密...
發布時間:
2022
-
06
-
14
瀏覽次數:324
污泥如何處理處置? 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細菌、無機顆粒,容易腐化發臭,有些工業污泥還含有重金屬,處置不當會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但同時,污泥中還富含營養物質,如:碳、氮、磷等。所以,污泥兼具“污染”和“資源”雙重屬性。 污泥處理處置包括處理與處置兩個階段。處理主要是指對污泥進行穩定化、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的過程。處置是指對處理后污泥進行消納的過程。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具有有機質含量低、含砂量高、產量大等特點,因而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的選擇應結合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特定性質,充分考慮污泥的“資源”和“污染”雙重屬性,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據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介紹,經多年探索,目前我國已形成四條污泥處理處置主流技術路線:深度脫水—填埋、厭氧消化—土地利用、好氧發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燒—填埋或建材利用。戴曉虎分析,污泥是一種高含水、易腐敗的有機固廢,處理不當將會產生環境的二次污染,處理環節應包含“穩定”與“減量”兩個重要環節,在我國污水處理廠污泥已基本實現脫水減量,而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處理是短板,污水廠建設過程的污泥穩定化無害化處理投入嚴重不足,厭氧消化技術是當前國內外實現污泥穩定化的主要技術之一。厭氧消化可同時實現高含水易腐有機物穩定與衛生化、回...
發布時間:
2022
-
06
-
13
瀏覽次數:355
2022年6月8日是第14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5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及沿岸區域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環境兩大部分組成。全球海洋是一個大型生態系統,由許多不同類型的次級生態系統組成。每個次級生態系統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構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統一體。海洋生態系統分類,可按海區劃分為沿岸生態系統、大洋生態系統、上升流生態系統等;也可按生物群落劃分為紅樹林生態系統、珊瑚礁生態系統、藻類生態系統等。 海洋生態系統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位于陸海之間的濱海濕地因其高生產力和豐富的多樣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具有調節水分平衡、改善局部氣候、吸收有毒物質、凈化水質、提供食品和生物棲息地等作用。截至目前,我國累計實施了58個“藍色海灣”整治項目、24個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61個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生態修復項目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初步遏制了局部海域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等典型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區域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如今,我國近30%的近岸海域和37%的大陸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范圍,1.8萬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公里的海島海岸線上,每年繁育、遷徙和越冬的水鳥已經達到240多種,全球8條候鳥遷徙路線...
發布時間:
2022
-
06
-
10
瀏覽次數: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