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關于成都市、自貢市、遂寧市、內江市 、資陽市5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的批復。文件顯示,到2025年,力爭這5市的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以上,實現水資源循環高效利用。先前,國家6部門聯合發布《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方案》,明確將以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地區、水生態脆弱地區為重點,選擇典型代表性強、再生水利用配置基礎好、再生水需求量大的縣級及以上城市開展試點。“十四五”期間,缺水地區試點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以上,京津冀地區試點城市達到45%以上,其他地區試點城市達到25%以上。最終于2025年,在再生水規劃、配置、利用、產輸、激勵等方面形成一批效果好、能持續、可推廣的先進模式和典型案例。國家大力推進再生水循環利用,污水也獲得了重復利用的可能性。目前,再生水利用最為廣泛的領域當屬城市用水。城市用水中,再生水已經被主要用于河道生態補水、工業供水和市政雜用用水。被列入全國首批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名單的寧波,也已定下階段性目標,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要達到35%,再生水利用量70萬噸/日。在列入試點后,寧波擴大再生水利用面,增大再生水利用量的任務目標提升。寧波將在“十四五”期間重點實施五大工程,包括加強污水收集及再生水能力提升工程等,增污水收集管網、增污水處理能力、增再生水輸送管道,最終形成“一環兩片多點”的再生水利用...
發布時間:
2022
-
08
-
12
瀏覽次數:345
造紙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同時是傳統的用水大戶,水污染物排放的重要貢獻行業,需要堅持環保優先,推動綠色發展,更好地守住的品牌價值增長態勢。總的來看,造紙企業在做業績說明時都表示是受疫情反復的影響,以至于銷售量價弱于預期。另一面,原材料、能源和運輸成本上升,而市場需求下滑,確實讓不少紙行業遭遇了下行壓力。不過,業界樂觀地認為,下半年仍將有望進入消費旺季,尤其是中秋、國慶、雙十一的聯袂而至,紙業都在靜待復蘇。實際上,對于品牌價值沒有偏差的企業來說,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只會形成短期效應,不具備長期參考價值。2021年底,每日經濟新聞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聯合出品《2021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藍皮書》時就明確指出,造紙行業品牌價值集中度較高,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時刻貼合我國綠色環保以及節能降碳要求。“只有堅持環保優先,推動綠色發展,中國造紙行業才能更好地守住的品牌價值增長態勢”,這確實是一句中肯的評價。造紙行業,不僅是傳統的用水大戶,需要在節水上下功夫,也是水污染物排放的重要貢獻行業。據悉,造紙黑液多數帶有揮發性有機酸,污染性強,尤其是廢紙脫色制漿廢水,色度和COD指標都較高。廢氣方面,造紙行業較常面對的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隨著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確定,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造紙理念也逐漸成型,甚至催生了GPP“綠色造紙”國際峰會論壇。綠色造紙,利...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9
瀏覽次數:374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要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開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嚴控能源消費總量。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深化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從根本上降低能耗,提高清潔低碳化水平。深挖工業領域節能降碳空間,以鋼鐵、菱鎂等重點行業為切入點,提出低碳轉型路徑,同時深挖其他工業領域電能替代潛力。8月1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等舉措,助力工業領域節能降碳。《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十五五”期間,基本建立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所謂“碳達峰”就是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2021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門話題。經濟發展需要消耗能源,工業企業在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除了加強技術創新促進能源利用高效化、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淘汰落后生產工藝之外,儀表針對各個用能環節實時的能耗量值數據進行監測、統計和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5
瀏覽次數:322
近年來,寧波市寧海縣以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主線,開展全域一體化、協同式治水,全力打造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風景線。在河道治理中充分融入生態、休閑、景觀、人文等因素,綜合打造樣板項目,因地制宜,堅持“一河一風貌”的原則,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美麗河道。寧海縣已連續兩年奪得省內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鼎”,鳧溪、天明湖、中堡溪、汶溪獲評省“美麗河湖”,截至目前,投資8.4億元完成白溪、中堡溪等縣內主要景觀河流(“百江”工程)5個,打造汶溪、五市溪等鎮鄉特色河流(“千河”工程)6個,建設美麗鄉村河湖(“萬溪”工程)30個,實施天明湖景觀提升等“湖泊”項目3個,美麗河湖建設成效彰顯。“溪流渺渺凈漣漪,魚躍魚潛樂自知。”近日,寧海縣西店鎮五市溪舊顏換新貌,一出場就驚艷了眾人,溪流生態小流域治理工程得到了沿溪群眾的好評。據悉,今年五市溪正在創建省級“美麗河湖”,打造西店鎮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原先的五市溪“蓬頭垢面”,河道兩岸皆是土坡,未曾修砌,每當洪水來時,兩側護岸坍塌、水土流失嚴重,更有亂搭亂建,影響了溪流的顏值。經過“美麗河湖”流域治理的五市溪,實現了河道范圍內無雜物漂浮、無違章設置、無護岸倒塌、無污水直排、無污泥淤積的“五無”目標,達到“水清、流暢、岸綠、路通、景美”的總體要求,不僅提升了兩岸風光,又成了寧海自然休閑樣板區,創建了“生態、自然、親水...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4
瀏覽次數:369
“吃”如何實現碳中和?有研究表明,農牧業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率約為17%,僅次于能源、建筑行業,位列第三。聯合國發布的《企業碳中和路徑圖》報告中也明確,食品在擺上餐桌之前的研發、養殖、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儲存等等環節都會排放出二氧化碳,尤其是來自養殖活動產生的甲烷與食品制造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最不容忽視。“要實現食品的碳中和,其實就是通過控制食品生產全過程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最終產品的碳中和。這涉及到食品的研發、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等各個環節。”有關專家分析稱,并指出“碳中和食品相較于普通食品,需要進行有機種植、生產流程等的改造,售價會相對貴一些。”為什么要在市場上推廣碳中和食品?正如上述提到的,食品從生產到餐桌上存在諸多碳排放環節,有較大的碳減排潛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也要求,要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固碳增效。零碳負碳農產品生產可以有效推進區域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和農田土壤固碳,提升生態農業土壤碳匯。與此同時,食品生產商們也在加快制定與執行碳中和目標,從而倒逼產業鏈各環節作出改變。比如,伊利從2017年開始已經將主要原輔料供應信息納入核算體系,并在2022年4月與43家合作伙伴啟動行業內首個“零碳聯盟”,借此來實現自身碳中和目標,減輕碳減排所面臨的壓力。總之,“碳減排”正逐步滲透進各...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3
瀏覽次數:339
最近,受極端高溫天氣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情況加劇,致使北極圈的溫度一度達到32.5攝氏度。據媒體報道,覆蓋格陵蘭島的冰蓋正在加速融化,北極地區的研究員們甚至穿著短袖短褲打起了冰上排球。按照氣象部門與氣候學家的說法,全球變暖已經從“幕后”走向“臺前”,成為當前異常氣候事件的推手,讓全球熱浪變得越來越普遍。此前,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先后發布《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氣候變化2022:減緩氣候變化》,揭示人類生產生活對氣候、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的深刻影響,強調“我們的氣候就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未來就在我們手中。”報告還指出,關鍵就在這幾年,全行業的溫室氣體深度及安排有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溫室氣體減排——這一重要環保議題,無疑將在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任務中擔起重任。而為了有效應對復雜的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正成為當下環保工作的兩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是基于此誕生。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我國積極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將氣候變化要求納入氣象、農業、海洋保護、城鄉基建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并取得了明顯的碳減排成效。據統計,2012年以來,我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左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9億噸。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我國氣候變化適應性城市的建設不斷加快,包括海綿城市、節水型社會等,將提高氣候承載力考...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2
瀏覽次數:371
近年來,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按照邗江區生態河道建設行動計劃,圍繞“水清、河暢、堤固、岸綠、景美”這一總體要求,科學統籌推進生態河道建設,以樣板河建設引領生態河道高質量治理,逐步打造“防洪、景觀、生態”相融合的“高顏值”水生態,助力鄉村振興。因河施策,昔日臭水溝成了“幸福河”張房河是一條城郊河道,位于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全長約1公里。過去,由于河道底泥淤積嚴重,河面雜草叢生,水體生態系統功能匱乏,水質持續惡化,久而久之,便成了居民們口中的“臭水溝”。然而今天,行走在張房河畔,河水清澈見底,河岸綠意盎然,每到夜幕降臨,兩側生態步道人來人往,滿是前來散步鍛煉的居民,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以前是臭水溝,現在成了幸福河,既能觀景,又能健身,我們每天都要過來溜達兩圈,真是個好地方!”高橋社區居民張先生開心地說。昔日臭水溝變為“幸福河”,這是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因河施策,積極探索河道治理新模式的顯著成果。“深入開展生態美麗河道建設,是我們深入推進產城融合、打造宜居宜業園區的必然要求。”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德康介紹,去年張房河啟動“樣板河”改造工程,通過底泥清淤疏浚、直立式駁岸、濱水景觀打造、人行步道鋪設等措施,逐步提升水體水質,修復水生態環境,成功將張房河改造成了區域內的景觀河標桿。如今,經過斷面開挖整治的張房河,不僅風景美如畫,河道過流能力、防洪排澇標準...
發布時間:
2022
-
08
-
01
瀏覽次數: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