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絡等信息載體,使所有可以獨立執行功能的普通物體實現互聯互通。近年來,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迅速,規模增長迅速。政策也在支持物聯網建設。 政策支持物聯網建設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應用,具有滲透性強、驅動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特點,是繼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之后信息產業發展的又一推動者。 隨著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步伐的加快,物聯網已成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的應用和發展,有利于推動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向智能化、精細化、網絡化方向轉變,大大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催生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和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日,工信部、中央網安辦、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引導物聯網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高價值發展指引方向。 《行動計劃》指出,物聯網是以傳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信息處理等服務的基礎設施。 《行動計劃》強調智慧城市的推進離不開智慧管廊、智能電表、智慧燈桿等感知終端的建設和大規模應用部署。以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應用協同為重點,加快多維多特征異構數據處理、跨...
發布時間:
2021
-
10
-
20
瀏覽次數:501
城鄉一體化供水是統籌城鄉發展、有效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工程。也是整合行業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必然途徑。城鄉供水一體化是指通過城市供水網絡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供水在同一網絡中的同質性。在這個過程中,智慧水務的貢獻不小。 什么是智慧水務? 數據顯示,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務技術的深度融合,智慧水務可以充分發掘數據價值和邏輯關系,實現水務業務系統的智能控制、數據資源化、精準管理和智能決策,保障水務設施安全運行,讓水務業務運營更高效、管理更科學、服務更優質。 據了解,建設智慧水務系統可以實現城市供排水、防洪、水資源保護等業務運營的協同管理,同時搭建統一的門戶平臺,讓市民隨時查詢所需用水信息,提升服務模式和服務水平。 此外,智慧水務系統可以對水質和供水管網進行實時監測和統計分析,實現供水和用水,合理配置資源,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可以深入挖掘水利大數據,為水務業務發展提供支撐,提高決策的準確性。 因此,智慧水務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通過提升城市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營造智慧水環境,大力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供水一體化。 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智慧水務來助力 多年來,各水廠建設各自為政,缺乏統籌規劃和相應的實施機制,導致重復投資,有限的建設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供水格局較小,供水基礎設施無法共建共享,設計能力無法充分發揮,水質無法得到充分保...
發布時間:
2021
-
10
-
19
瀏覽次數:416
儀器儀表可以改善、擴展或補充人的官能。人們利用感覺器官來看、聽、嘗、觸外界事物,而顯微鏡、望遠鏡、聲級計、酸度計、高溫計、真空離心濃縮器等儀器儀表可以完善和拓展這些功能。此外,一些儀器和儀表,如磁力計和射線計數器,可以感受和測量人類感覺器官感受不到的物理量,而另一些儀器和儀表可以記錄、計算和計數超出人類能力,如高速攝像機和計算機。 儀器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工具。著名科學家王大珩先生指出,“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儀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是軍事上的“戰斗力”,是現代社會活動的“物化法官”。不言而喻,在當今時代,儀器在促進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難看出,儀器儀表的發展非常重要,相關政策助力發展。政策是指國家權力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團體為了實現所代表的階級和階層的利益和意志,以權威的形式規范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要實現的目標、要遵循的行動原則、要完成的明確任務、要執行的工作方法、要采取的總步驟和具體措施。 因此,制定相關政策更為重要。今天,小編將帶您了解近十年來儀器儀表的相關政策。一起來看看吧! 2010年,科技部發布《國家火炬計劃優先發展技術領域(2010年)》,重點支持在精度、量程、環境適應性或功能上有突破性發展的新型儀器儀表,以及新原理、新結構、新材料的新型儀器儀表。 2013年,工信部發布《...
發布時間:
2021
-
10
-
18
瀏覽次數:518
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了一份名為《2021年氣候服務狀況:水》的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導致全球水危機,水生態修復迫在眉睫。2016年我國出臺了實施河長制的文件,2018年又發布了《關于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逐步完善河湖生態管理體系。 近年來,各地積極響應,大力修復河湖生態環境。許多地區在水處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廣東省廣州市對污染源進行綜合治理,實現大墩斷面水質逐步改善,黑臭現象消除,劣質五支流基本消除,源頭污染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海南省三亞市已實現18個城鎮河湖,16個穩定斷面達標。全市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率達到95.5%,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十三五”期間,再生水利用率已超過全省要求. 當然,河湖生態修復還有需要進一步努力的領域。今后,國家水利部門也對河湖生態治理給予了指導和建議。改善水生態,需要牢牢抓住基建!要牢牢把握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做好深水、水土保持和周邊保護,共同改善河湖生態環境質量。 一、深:牢抓地下水超采 治污先截污,河湖“怕”被過度開發。 首先推動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工作。華北地區水生態問題嚴重。以京津冀地區為控制重點,采取“節水、增供水”的綜合治理措施,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有效解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突出問題。 實施全國地下水超采控制。逐步擴大治理范圍,制定重點區域過度開采保護方案。東北實行“開源節流、科學調控”的應對政策,...
發布時間:
2021
-
10
-
15
瀏覽次數:572
近年來,在政策、技術和資本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機器人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上可九天攬月,下能五洋捉鱉”,似乎正在成為其應用的真實寫照。隨著陸地機器人的不斷發展和豐富,無人機和水下機器人的出現和興起,大大增強了人們探索不同領域的能力。 其中,水下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可以在水下移動的機器人,也被稱為“水下無人機”。它可以在人類無法到達的水下世界發揮作用,就像無人機展示的空中價值一樣。如今,隨著在危險地區軍事和科學研究的價值,水下機器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水下機器人的誕生是為了滿足軍事和科研的需要。20世紀50-70年代,美國用自行研制的潛水器在西班牙回收了一枚氫彈。自此,水下機器人的軍事應用價值受到各國的重視。20世紀七八十年代,無人遙控潛水器在海洋調查和油田開發中的廣泛應用,也讓人們看到了它的科研價值。 近幾十年來,我國加入了水下機器人研發的行列,軍事科研活動也成為我國檢驗技術應用的主要方式。2003年,中國進行第二次北極考察時,應用了“海極”遙控水下機器人(ROV)。此后,2008年至2014年,我國利用新型水下機器人(ARV),先后完成了5次北極科學考察,取得了顯著成效。 2019年1月7日,我國極地科學考察隊再次完成無人自主潛水器探測南極海洋環境試驗。同時,2021年10月7日,我們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機器人也順利完成了第12次北極科學研究。可以說,...
發布時間:
2021
-
10
-
14
瀏覽次數:575
國內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研發占比高 人工智能產業鏈包括三層: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其中,基礎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主要包括AI芯片等硬件設施和云計算等服務平臺的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服務和算力支撐;技術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核心,技術路徑是從模擬人類與智能相關的特性出發構建的;應用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延伸,集成一種或多種人工智能基礎應用技術,針對特定應用場景形成軟硬件產品或解決方案。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人工智能企業核心技術分布中,大數據和云計算占比最高,達到41.13%;其次是硬件、機器學習與推薦、服務機器人,分別占7.64%、6.81%、5.64%;物聯網、工業機器人、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分別占5.55%、5.47%和4.76%。 2020年,大數據和云計算是382家基礎技術企業核心技術分布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占比28.27%。其次是人臉、步態和表情識別技術,占比13.61%;智能芯片、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別占8.90%和8.64%。可見,大數據和云計算是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 國家推進云計算和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 目前,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各國發展的重點。為了促進我國人工智能的“高效、高質量”發展,建立標準化體系尤為重要。2020年8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頒布,明確了人工智能標準化頂層設計,...
發布時間:
2021
-
07
-
30
瀏覽次數:486
近日,由于臺風的影響,河南鄭州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千年一遇”暴雨過后,我們不僅要關注搶險救災形勢,更要關注后續重建、健康安全、食品安全、飲水安全等各種問題的防治。 目前,暴雨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如何處理污水垃圾,看鄭州的基礎設施工作是否經得起考驗。 近年來,鄭州污水處理能力和垃圾處理能力快速提升,成績毋庸置疑。 據悉,隨著新區和雙橋兩座污水處理廠的投產,鄭州市擁有8座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和4座污泥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達245萬噸/日。“十三五”期間,污水得到充分收集處理,基本建成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污水處理系統。 此外,污水處理廠每天可生產200多萬噸再生水,與已建成的160多公里再生水供水線路相連。2020年,再生水量已達到近3.8億噸。“十四五”期間,鄭州規劃加快新區二期、南曹一期、馬頭崗廠外中水管道等重點項目建設,預計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5萬噸。 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人關心水處理業務的發展。 鄭州市污水凈化公司表示,已迅速啟動防汛應急預案,配備重組后的防汛物資,認真排查污水井和水位線,指導防汛排險,確保西北城區污水進排水穩定達標,確保各項任務穩定開展。 雖然突如其來的暴雨造成了一些相關基礎設施的破壞或故障,但“內幕消息”終究還是存在的。鄭州方面表示,垃圾量較大,垃圾處理廠的工作尚未完全恢復,因此處理速度較慢。針對這些問題,鄭州在《關于做好汛后環衛防疫消殺工作的緊急...
發布時間:
2021
-
07
-
29
瀏覽次數: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