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境保護從了解開始 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縱深推進,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亂扔垃圾、不亂排污水、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踐行低碳生活的理念等深入人心,但相對而言,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還是有限的。 業內人士直言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如果涉及的個人或企業其中一個知道,也可以提前防止業務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和污水對當地海域的破壞。以及“如果造成海洋生態環境損害的后果,還有可能引發環境公益訴訟”。 一般來說,酒店污水成分復雜,不僅包括餐飲廢水,還包括洗浴污水、空調冷卻水等。PH值低,SS高,有機質含量高,需要針對性處理。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生態環境部透露,正在加快編制重點流域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計劃。為此,已經經過多次調研和調度,積極組織督導幫扶工作組,指導幫助各地,邀請專家審查,并特別開設了“我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的專題,以征求公眾意見。 藍色經濟的發展已經開始,高質量、可持續主基調從來沒有被忽視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已從各個方面與陸上污染控制呈現出牽扯不斷的聯系。 岸上治理是關鍵 專家常說,水污染控制的根本在岸上,海洋環境保護是從人為因素的角度更全面地考慮和規劃的。比如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的污水就是其中的典型,尤其是人類生活生產帶來的污水,是監管的重中之重。 我國不斷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以農村污水處理為重要...
發布時間:
2021
-
03
-
01
瀏覽次數:437
社會發展離不開經濟發展,同時,能源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縱觀歷史,人類在發展經濟和能源科技的過程中曾經有一段時間忽視了環境保護,但是它帶來的不良后果和啟示將警示人們在未來的長期發展中要維護環境。 縱觀目前困擾人們發展的環境問題,全球變暖就很難不提及了。一方面,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全球變暖間接導致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病毒傳播威脅著居民的安全和社會發展。毫無疑問,解決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當前環境治理計劃中不可忽視的一項。 說到全球變暖,有一個詞不得不提——碳排放。雖然溫室氣體很多,其中很多與霧霾、酸雨等空氣污染問題有關,但根據目前的相關統計數據,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或者具體到溫室效應就是碳排放。二氧化碳作為大氣中一種天然的、無處不在的氣體,雖然本身沒有毒性,但是量變引起質變。 簡單來說,借助森林,大自然具有一定的固定和轉化二氧化碳的能力,而環境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借助這種自凈作用具有了一定的動態平衡。一方面二氧化碳作為植物的養料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產生的氧氣維持自然界生物的生命活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中會產生額外的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的產生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于是在自然界積累。而且由于二氧化碳在地面吸收長波輻射的能力很強,大氣中積累的過量二氧化碳導致環境溫度上升,溫室效應也就產生了。 那么如何解決溫室效應呢?除了...
發布時間:
2021
-
02
-
26
瀏覽次數:372
我國海岸線長,海域廣闊,海水養殖條件良好。20世紀90年代,我國海水養殖業迅速崛起并發展,海水養殖面積急劇增加。據統計,從1990年到1999年,海水養殖面積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5.5%。雖然進入21世紀后速度放緩,但2000年至2012年的年均增長率也達到了6.3%。與此同時,大型企業也在增加。 隨著水產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大和不合理的養殖方式,海水養殖逐漸成為近海污染的重要污染源。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代謝廢物、殘渣和廢水排放到周圍環境中。最明顯的問題是氮、磷等元素的增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從而導致誘發赤潮、海水含氧量降低等一系列生態問題。不僅破壞生態平衡,而且影響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海水養殖的污染防治,許多環保文件對海水養殖的污染控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進一步推進海水養殖污染防治,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改善海洋污染狀況,生態環境部編制了《關于加強海水養殖污染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并于2月5日公開征求公眾意見。 《意見》提出四點:提高政治站位,明確監管責任;夯實監管工作基礎;強化監測監管和執法檢查;強化政策支持與技術示范。其中,加強監測、監管和執法檢查部分要求逐步推進海水養殖尾水監測,分類實施生態環境監管,加強環境保護執法檢查。 海水養殖尾水的監測與一般污水處理單位的廢水、廢氣監測相同,需要自行監測。《意見》要求沿海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推...
發布時間:
2021
-
02
-
25
瀏覽次數:287
油氣勘探是指為了探明油氣儲量而進行的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鉆探活動和其他相關活動,近日,我國再次在渤海進行大規模油氣勘探,已經確認勘探到大型油氣。 今日,中國海油宣布在我國渤海海域再次發現大型油氣——渤中13-2油氣田,探明地質儲量高達億噸油氣當量,我國海上油氣資源的儲量基礎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固,對穩定增加海上油氣田產量、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渤海再獲大型油氣。據悉,此次發現的渤中13-2油氣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距天津市約140公里,平均水深約23.2米。經測試,該井平均日產原油約300噸,天然氣約15萬方。 另外,要知道油氣資源的形成和埋藏過程中會影響周圍的巖石、土壤、水等自然物質的化學特征。利用石油地球化學勘探技術,通過分析樣品中有機質的豐度、類型、性質、結構等特征,就能夠判斷生油層,結合石油地質和地球物理,則可以預測油氣資源量和進一步勘探的有利區域,從而提高勘探的成功率,避免盲目勘探從而增加額外成本。在海洋油氣的勘探中,儀器儀表的出力相當巨大。 海洋油氣勘探儀器設備少不了 海洋油氣的資源勘探不僅僅是需要海上定位、測深、淺地層剖面測量等海洋地質調查技術,還需要進行海洋地震、重力、磁測等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術,以及海底采樣分析、氣相色譜分析、海水溶解烴采樣分析、微生物地球化學分析等海洋石油地球化學勘探技術。 根據其他數油氣藏的上方都存在著烴類擴散的'蝕...
發布時間:
2021
-
02
-
24
瀏覽次數:412
2021年2月19日,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再次學習傳達了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和天津市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總結了“十三五”和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了“十四五”形勢,規劃“十四五”工作,部署了2021年重點工作。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市兩級生態環境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處級領導干部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本次會議。會上,濱海新區等七個區的生態環境局交流了工作經驗。 會上,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溫武瑞在回顧天津市“十三五”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說,五年來,全市積極探索“依靠結構調整控制污染增量,依靠工程治理減少污染存量,依靠鐵腕控制污染排放,依靠區域協同防止污染傳播,依靠生態建設擴大環境容量”的治理路子,實現“十三五”規劃的九項約束性指標基本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溫武瑞說,“十三五”期間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寶貴經驗可以概括為“六個根本”。首先,我們必須堅持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切實運用生態文明思想武裝我們的頭腦,指導我們的實踐,促進我們的工作。第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宗旨,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望是環保人士努力的方向。第三,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積極尋求新變化,創新制度機制。第四,必須堅持以綠色發展為根本路徑,堅定不移落實新的發展觀,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從源頭上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解決制約環境質量改善的深層次、本源性問題。五是以堅持大環保...
發布時間:
2021
-
02
-
23
瀏覽次數:167
能源開采、運輸及生產中產生的廢酸、廢堿、重金屬、廢有機溶劑和廢油等都是危險廢物的重要來源。從數據上來看,各地許可的危險廢物處理能力和當地的危險廢物總產量基本平衡,但實際處理能力與危險廢物種類存在明顯錯配,導致缺口較大。另外還有許多經營不規范的企業,心存僥幸,違法處置或隨意傾倒危險廢物,嚴重損害行業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強危廢鑒別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指出,要加強危險廢物(下稱“危廢”)鑒別環境管理工作,規范危廢鑒別單位管理。這是自去年底《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關于推進危險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化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發布后,生態環境部針對危廢管理出臺的又一重要文件。 相較于普通廢物,危廢具有明顯的危險特性和環境影響,能源開采、運輸及生產中產生的廢酸、廢堿、重金屬、廢有機溶劑和廢油等均是危廢的重要來源。近幾年我國針對危廢處置的管控力度不斷加大,但仍存不少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一系列文件的出臺,都進一步指向更加精細化和更具針對性的危廢管理舉措。 那么,當前我國能源產業中危廢處置現狀如何?仍存在哪些問題? 1、危廢產量與日俱增 據了解,危廢包括工業危廢、醫療廢物以及其他危廢,其中以工業危廢主要產生自化學工業、煉油工業、金屬工業等領域。比如,石油煉制和天然氣開采過程中的各類廢礦物油、煤炭加工過程中的殘渣和廢液、天然氣開采過程中脫汞凈化過程中的含...
發布時間:
2021
-
02
-
22
瀏覽次數:290
燃煤電廠煙氣中的三氧化硫主要來源于煙氣中二氧化硫的燃燒氧化和SCR裝置的催化氧化,排放到大氣中后,它與氨和其他物質反應生成硫酸鹽,它是PM2.5的重要前體物和“有色煙羽”的主要來源,逐漸成為火電行業新的治理重點。1. 工業建設和運行 建設開發進度明顯放緩,裝機和發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以后,由于政策調控和經濟下行影響,火電裝機大幅下降。截至2019年年底,火電裝機約11.9億千瓦,首次占電力總裝機的60%以下;火電發電量50465億千瓦時,首次占電力總裝機的70%以下。 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資源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按照相關政策要求,火電行業繼續加強結構調整力度,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2019年,共關停淘汰火電小機組約2000萬千瓦,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裝機比例由2015年的77.8%提高到80.5%。平均供電煤耗由2015年的315克/千瓦時下降到306.4克千瓦時,平均發電水耗由2015年的1.40千克/千瓦時下降到1.21千克/千瓦時。據全年發電量測算,該行業煤炭消費量約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49.8%,首次低于50%以下。我國電力裝機容量與發電量變化情況2.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 深入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促進煙氣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強度“雙降低”。截至2019年底,超低排放燃煤機組已建成約8.9億千瓦,...
發布時間:
2021
-
02
-
20
瀏覽次數: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