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制造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臨著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局面。制造業基礎能力還很薄弱,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鏈子”的風險越來越大。 具體到儀器制造行業,雖然我國在儀器制造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世界第二大儀器儀表制造國,但也存在明顯的問題,如高端儀器依賴進口、產品質量差、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差等。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 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中國制造業正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推動制造業升級,走向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2017年8月,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推進制造業強國建設座談會,表示要推進制造業升級,走向高質量發展,要充分發揮我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潛力。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素質發展的新階段,全社會對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數據顯示,中國有2億多技能人才,占總就業人數的26%。而高技能人才只有5000萬,占技能人才總數的28%。與德國、日本等制造大國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 無論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還是實現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的制造業向中國的創造型轉變,都需要更多高素質的技術和工藝人才,更需要來自大國的熟練工匠和工匠的支持。 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人才,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的“蓄水池”中起著至關...
發布時間:
2021
-
04
-
20
瀏覽次數:335
2021年3月24日-4月2日江蘇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十三五”水專項武進項目工程示范和示范區第三方評估會議。 國家水務專項辦、江蘇水務辦、常州水務辦、武進生態文明建設辦相關負責同志、相關行業專家、項目(項目)負責人、項目示范領導及業主單位、項目技術骨干等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評估專家組對項目示范進行了實地考察,聽取了項目示范領導的匯報,審閱了相關資料,通過詢問對武進項目的項目示范和綜合示范區進行了系統評估。同意武進項目符合評估要求,同意通過第三方評估。 武進項目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和地方行動計劃的聯合實施,提高了武進地區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效率,提升了河網的水質、生態功能和水環境容量。 如項目組開發的污染源遠程在線監測系統,污水管網優化和廠網聯動控制策略,為區域污水管網運行和智慧水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東西十字河整治后水質達到IV類標準,水體溶解氧保持在6.05毫克/升、NH3-N、TP去除率分別為68.9%、72%和48%,透明度大于50厘米。河流中水生動植物的生物量增加,形成良性的水生態系統。該治理工程不僅是全區黑臭河道治理的示范工程,也是全國黑臭水體混合污染源 通過廠村融合復合面源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減排和清潔小流域建設技術示范,區域內洛陽鎮岑村和雪巖鎮新康村成功入選國家農村治理示范村。 武進項目通過技術綜合應用示范支持當地水污染治理工程,十...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9
瀏覽次數:349
一、發展現狀 1、污水處理行業主要由政策推動,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問題日益突出,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與污水處理相關的政策,涉及水污染防治、污水處理市場化機制等方面,促進了我國污水處理市場的不斷規范化發展。 2、中國人均水資源貧乏,污水處理需求大 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然而,中國人口眾多。2019年,人均水資源僅為2077.7立方米,不到全球人均水資源的三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污水循環利用是解決缺水的重要途徑之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總量大幅增加,污水排放總量也相應增加。據《中國城鄉建設年鑒》統計,我國污水排放量逐年擴大。2019年,我國城市污水排放總量達到554.65億立方米,污水處理需求巨大。 3、我國水環境管理取得了持續的成效,但地下水質量仍有待提高 隨著我國生態管理進程的加快,我國地表水、重要河流和重點湖泊的水質不斷得到改善。《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地表水、重要河流和重要湖泊中-劣類水比例持續下降,其中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和長江流域整體水質達到政策規劃要求。2019年,我國地表水、流域和湖泊水質分別為7.6%、6.3%和7.3%(劣V類),地下水水...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6
瀏覽次數:436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中國人稱之為“母親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其中12億噸流入大海,其余4億噸滯留黃河下游多年,形成沖積平原,利于種植。它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區,是戰勝貧困的重要地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悉,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流,黃河流域也是我國工農業相對發達的地區,耕地占15%,大中城市60多個,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據統計,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達到80%。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區,是戰勝貧困的重要地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強對黃河的保護,促進黃河流域的優質發展,積極支持流域各省打贏反貧困的硬仗,解決流域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政策要跟上。 加快黃河保護立法 2019年9月是黃河治理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優質發展研討會召開。從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優質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黃河治理新藍圖鋪開;上游以三江源、祁連山、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為重點,推進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保護恢復建設工程,提高水源涵養能力;特別重視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做好下游保護,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2021年12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西安召開黃河保護立法座談會。會...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5
瀏覽次數:339
液位是指密封容器(池子)或開口容器(池子)中的液位。此外,液位測量可分為連續測量和位置測量。 連續測量:連續測量液位的變化,能實現連續測量的儀器有液位計或液位變送器;位置測量:檢測液位是否達到上限或下限稱為位置測量,能實現位置測量的儀器有液位開關。在水處理中,液位的上、中、下液位用于控制提升泵的開啟或關閉,并對液位進行報警。 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經營中,經常需要知道容器中的液位。在某些情況下,由于水箱太大,不方便人們進入,水箱等容器材料看不透等。此時需要相關儀器儀表的幫助。你知道哪里有測量液位的儀器和儀表嗎? 據報道,測量液位的儀器叫做液位計。液位計是物位儀的一種。液位計的類型有音叉振動式、磁懸浮式、壓力式、超聲波、聲納波、磁翻板、雷達等。 此外,壓力變送器產品廣泛應用于鋼鐵、化工、造紙、污水處理、自來水、熱力、電力、食品、有色金屬等行業。除了測量壓力之外,壓力變送器還可以用于許多目的,如用差壓變送器測量流量和用液體的重力測量液位。 還有采用液位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將容器內的液位信號轉換成開關信號或電壓電流信號,然后通過外部電路直觀地讓測量者準確地知道容器內的液位。液位傳感器種類繁多,光電液位傳感器因其測量準確、精度高、響應速度快、技術先進、功耗低的優勢,在液位傳感器市場上具有獨特的優勢。 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液位測量方法,從古代的秤到現代的超聲波和雷達測...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4
瀏覽次數:325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了這一點。生態環境部已公開表示,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時間緊,任務重。目前,中國已經開始圍繞這兩個目標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各地正在收緊各種措施和責任,推進鋼鐵、化工、冶金、水泥等行業的低碳轉型。 鋼鐵行業能耗高、排放量大,具有水質波動大、污染物成分復雜、金屬離子含量高、懸浮物含量高、難處理的特點,屬于“硬骨頭”。近年來,無論是鋼鐵企業還是環保企業,國家和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支持的研究項目都以此為重點。 電鍍行業,一方面產生的廢水處理成本普遍偏高,穩定達標難度大;另一方面,廢水中重金屬回收價值高,不過對工藝的要求也高。煤化工行業,懸浮物、油污、含硫化合物、氨氮化合物、氰、酚類、烷烴等各種化合物交織在復雜的水環境中,水質波動大、廢水處理系統平衡困難等問題長期存在。 以上,隨著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框架愈加清晰,碳中和這個新節能減排目標明確,各行各業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花的“芯”思會越來越多,市場需求也會明顯上揚。 從產業鏈上來看碳中和機會,首先是新能源車將受益。汽車行業一直是我國“碳排放大戶”,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340億噸,其中汽車產生的碳排放量占比達到7.5%。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夠減少...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3
瀏覽次數:267
2021年4月2日,根據《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開展2021年度國家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國科發基〔2020〕342號)要求,受科技部基礎司、財政部科教與文部司委托,平臺中心在北京舉辦了2021年全國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工作部署及科研設施儀器開放共享推進會議。教育部、中科院等25個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科技部基礎司二級巡視員傅參加了會議 會議對2021年全國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進行了工作安排,明確了相關要求,詳細說明了科技資源調查的工作方法和流程,介紹了進一步推進科研設施和儀器共享的相關工作安排。與會人員就做好科技資源調查工作、促進科研設施和儀器的開放共享交換了意見。 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科技資源調查的意義,努力減輕科研單位填表負擔,促進財政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和科研設施與國家儀器網絡管理平臺數據有效對接,高質量完成2021年科技資源調查。 進一步掌握我國大型科研儀器的實際持有情況,推動所有符合開放條件的科研儀器納入國家網絡管理平臺開放共享,實現科研儀器“盡可能開放”的目標。 會議指出,要加強對科研設施儀器開放共享的評價和評估,重點抓好科研設施儀器開放共享的重點工作。一是深化評估結果應用,有效支持固定資產投資預算管理相關工作;二是充分發揮科研設施儀器國家網管平臺開放服務作用,推動部門、地方、科研單位在線服務平臺與國家網管平臺互聯對接;三是深化新購置大型...
發布時間:
2021
-
04
-
12
瀏覽次數: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