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再生資源回收是其中一個重要支撐點。 再生資源回收在我國已有數十年的發展,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從政府主導到市場化,再生資源行業發展迅速。然而,市場化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最為顯著的就是普遍存在的“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現象和行業企業“小散亂”等問題。為此,我國采用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式,更加注重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的發展質量。 生態文明戰略提出之后,政府從頂層設計、稅收、補貼、環保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對再生資源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頂層設計保障!再生資源作用凸顯 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部署了五大重點工程和六大重點行動,明確提出到2025年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進一步提高,循環經濟對資源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進一步凸顯。政府發文禁止進口“洋垃圾”,再生資源缺口變大 中國自二十年前開始進口固體廢料,也正是制造業和基建開始高速發展的時期。正是靠發達的制造業和上升期的經濟,才有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可以消化大量的再生塑料和金屬。 然而洋垃圾中...
發布時間:
2022
-
03
-
09
瀏覽次數:379
早在2019年,國家發改委與水利部就聯合印發了《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目標到2022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30%和2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6以上,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 今年正是這項國家節水行動的重要節點。1月份,水利部門就率先公開了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推廣目錄(2021年),重點推薦了40項節水技術。其中包含了工業、農業、城鎮生活等多種不同領域的節水技術。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打通各領域水資源節約的現實壁壘,進一步提升節水的能力與效率。 現實中,也正如綜藝表現的那樣,正在各領域悄然進行著一場節水行動的“火拼賽”! 工業節水=污廢水回用+循環用水系統 去年年底,為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提升工業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六部委聯合發布《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其中對不同行業的規上工業用水重復率做出規定,如造紙業要在2025年提升5%以上,石化化工業要提升1%以上等。工業節水主要有技術型節水與管理型節水兩種,今天主要說的是技術型節水層面。污廢水回用處理在近幾年的市場表現良好,有業內人士預計,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的市場規模或將在2025年超5000億元。工業污廢水回用的利好消息傳出,工業領域或將在未來成為節水“老大哥”?此外,循環用水系統優化在《實施方案》中...
發布時間:
2022
-
03
-
08
瀏覽次數:366
近日,《“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下稱“《規劃》”)發布。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規劃》將作為未來五年指導監測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以夯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石。 環境監測要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五年規劃先行指導!2025年“大監測”格局更加成熟定型,水環境監測怎么說? 《規劃》提出,在全國重點流域和地級及以上城市設置3646個國家地表水環境監測斷面,設置1912個地下水環境監測點,開展自動為主、手工為輔的融合監測。今日生態環境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中介紹到2021年的水環境狀況,去年我國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84.9%,完成了年度目標。數據如何得來,是監測設備在這些監測點上充當24小時的巡護員,日復一日地持續監測下得來。 因此,加強斷面監測、監測點的布局設置,完善監測范圍,將進一步為水環境提升提供更完善的數據支撐,并找到水污染源頭開展專項整治。 要同步推動農村環境監測 應該看到,我國環境監測的整體水平還不夠高,農村環境監測系統建設也才剛剛起步。目前,我國的環境監測建設的中心也正逐步從城鎮轉向農村,重點開展農村監測的系統、設備建設。 農村飲水安全是重中之重,這是關乎到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的問題。加快飲水安全監測系統的建設,包括水質監測設備設施建設,同時包括監測系統管理制度,水環境例行監測等輔助工作。 ...
發布時間:
2022
-
03
-
08
瀏覽次數:368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在水資源緊缺問題愈發嚴峻的形勢下,關注水環境,保護水資源,修復水生態已成為當務之急。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今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的宣傳主題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堅持生態保護優先,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饒和諧安寧生態環境”的發展戰略,這不僅是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市將新發展理念貫穿水資源管理工作始終,通過集中合理運用現代管理技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對建設綠色呼倫貝爾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突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剛性約束 讓綠水青山“成色”越來越足 2019年,我國全面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十六字”治水思路,積極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總基調,節約用水管理有力推進,水資源監管持續強化,水生態保護不斷加強,農村飲水保障顯著提升,河長制湖長制成效進一步顯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更加協調。 20...
發布時間:
2022
-
03
-
07
瀏覽次數:379
關于我國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及老舊小區居民吃水難問題引起各市人大代表的廣泛關注,會議期間,各市人大代表關于“水”的議案和建議就有9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代表及群眾對我國用水狀況的極大關注。 焦點一: 飲用水水源井如何更好地保護 建成區水源井存安全隱患 分類分質供水或可確保飲水安全 我國相關法律對水源的保護有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同時,針對城區內單井一級保護區難以實施清拆的現狀,吳素婷建議可實施分類分質供水,對城區內單井一級保護區難以實施清拆且安全隱患較大的水源井,可用于工業和生態用水。其他難以實施清拆且風險較小便于管理的水源井作為飲用水應急備用水源。城區周邊一級保護區可以清拆的水源井繼續留用。在規劃城區外地下水水源補給充足的地方,可以考慮新建水源井。 分質分類供水已作為我國重要工作推進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飲水安全已成為人們特別關注的焦點。目前,中國供水水源主要以地下水為主,黃河水為輔,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現市政府已把分質分類供水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推進,要求2017年前讓全國人民喝上優質地下水。國家水務局也已將此項工作推開,委托北京市政院開展分質分類...
發布時間:
2022
-
03
-
07
瀏覽次數:363
近日,北京發布“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對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監測和治理提升上做出明確指示。 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各地紛紛“打響”十四五生態治理保衛戰,堅持科技治污、精準施策、監測治理雙結合,努力實現天藍、水清、土凈。 【生態環境監測“回頭看”:藍天保衛戰】 近年來,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尤其是在PM2.5、PM10的治理上成果顯著,但臭氧污染、VOCs問題相對還比較嚴峻,大氣環境的治理已進入“關鍵期”。 大氣污染精準防控和科學治理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關鍵所在,大氣環境監測主要是對大氣環境中污染物的濃度進行監測和分析,常見的污染有VOCs、揚塵、秸稈禁燒、移動源、燃煤鍋爐煙氣等。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監測設備有網格化大氣監測站,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在線微型空氣站、無人機大氣環境監測儀等,均能有效實現對大氣中不同污染物質進行布點觀測,數據分析。為環保督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政策動態篇:監測治理雙把關,共同守護大氣中的每一粒塵埃。 2021年11月,浙江制定“十四五”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目標到2025年,VOCs治理能力能顯著提升,完成國家下達浙江省的“十四五”VOCs減排目標,O3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減少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進一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8月,上海印發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并提出,到2025年,上海的大...
發布時間:
2022
-
03
-
04
瀏覽次數:354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來達到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發展的制度創新。首批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了2162家,根據測算,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全國碳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 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低碳一直是熱門話題,中國積極參與其中并履行大國責任和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30·60”目標成為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成為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的重要抓手,中國真正邁入低碳發展時代。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制定對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各行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對環保行業來說也是如此。 在這樣的背景下,環保行業開啟了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討論,期間也召開了很多與此相關的主體沙龍或論壇活動,不斷強化行業溝通和共識。 如在“減污降碳”話題熱火之際,E20環境平臺也舉辦了許多環境產業的低碳沙龍。在以“‘30·60’戰略下,環境產業低碳發展”為主題的沙龍中,許多環境產業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進行了深度研討,集聚智慧解讀生態...
發布時間:
2022
-
03
-
04
瀏覽次數: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