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我們無比熟悉卻又陌生的一樣東西,它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并且我們幾乎每一天都會接觸它,但與此同時卻又有很多人并不了解,水資源離我們雖然很近,但是它卻十分稀缺且珍貴。 為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也是我國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的第一日。我國將本屆“中國水周”的活動主題定為“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第三十屆“世界水日”,你知道哪些監測儀器儀表助力水治理嗎?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解決水資源問題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據悉,為監測進行水治理,我國建成了數十萬的地下自動水質監測站,全部安裝一體化地下水自動監測設備,實現了全國主要平原盆地和人類活動經濟區的地下水水位、水溫監測數據自動采集、實時傳輸和數據接收,與水利部門地下水監測數據實時共享。 根據《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顯示,地下水占全國水資源的1/3,是全國總用水量的20%。我國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均來自地下水,全國655個城市中,有四百...
發布時間:
2022
-
03
-
24
瀏覽次數:400
截至2020年底,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 2021年,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別急著慶祝,黑臭水體的硬仗還不算完!接下來,該需要各地展現“繡花針”功夫了。 生態環境部在前幾日的例行發布會上就表示,要跟黑臭水體治理這個“硬石頭”死磕到底——“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截至目前,黑臭水體三年治理在全國范圍內的資金投入已經超過1.5萬億。可見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決心很堅定。 不過,隨著黑臭水體治理管控的程度逐漸提升,可供調整的區間縮小,找到癥結越發不容易了。而從此前《“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設定的目標來看,2025年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差距仍存,任務很重。需要強調,黑臭水體治理的“繡花功夫”要落到實處!水生態環境司司長介紹說,黑臭水體面臨很多困難,他們將城市劃分稱幾萬個排水單元,制定相應的達標工作規范,一個一個地抓,“繡花針”功夫展現出來,才將水環境整體水平提上去。從經驗中可以看到,黑臭水體治理沒有捷徑可走。各地追求水體質量達標的同時,更要注重水生態恢復。 水生態修復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黑臭水體的存在不僅僅是地上的污染,地下的污染才是重點。其中最緊要的還是管網問題,污水、雨水“同流合污”,管網漏損情況嚴重。 而如今,管網設施建設水平滯后,且管網底數...
發布時間:
2022
-
03
-
23
瀏覽次數:379
生態環境部2022年的首次例行發布會,主題圍繞碧水保衛戰進行。其中有大眾對于“水”環境的關注,對水環境提升的迫切希望。 當前,我國的水環境整體向好,繼續強調“穩進”是深化保衛戰的重要方略。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提出,“十四五”期間不宜過于追求指標評價為主的優良水體比例,應該把重心放在筑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來。 “十四五”與“十三五”比較,水體優良比例的設定目標上升1.6%。并不意味著各地方、各部門可以放松警惕,而是希望將重點工作放到重點、難點的地方,集中攻堅。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盡管水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工作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城鄉面源污染、少數地區的劣V類斷面難度大,包括部分重點湖泊藍藻水華多發頻發等。 可見,這些問題是當前水環境提升的短板問題。水承載能力的提升如同“木桶定律”所呈現的那樣,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 城鄉面源污染面源污染與點源污染相比,治理范圍廣、難度大,恢復速度慢。面源污染主要是污染物從不特定的地點,經沖刷并徑流匯入水體引起的水體污染問題,污染負荷總體較大。 面源污染治理的瓶頸在哪兒?分散、隱蔽、難度大等都是它的突出特點。隨著問題的日益堆積下,其逐漸成為了水生態環境污染的一大原因。 要深入開展碧水攻堅戰,攻堅的中心要放在...
發布時間:
2022
-
03
-
23
瀏覽次數:406
“十三五”時期,我國重金屬污染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同時應該看到,一些地區重金屬污染問題仍然突出,威脅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重金屬污染防控任重道遠。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為進一步強化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控制,有效防控涉重金屬環境風險,生態環境部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以下稱《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5%,重點行業綠色發展水平較快提升,重金屬環境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推進治理一批突出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問題。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屬污染防控制度和長效機制,重金屬污染治理能力、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和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重金屬環境風險得到全面有效管控。 同時《意見》特別指出,要健全標準,加強重金屬污染監管執法,其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重金屬污染物標準體系。包括,研究修訂鉛鋅、電鍍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快制定出臺廢水重金屬在線監測系統安裝、運行、驗收技術規范。隨著我國城市化的推進,化工污染成為重大污染源。苯、酚、磷類有機污染及鎘、砷、鉛、鉻、汞等重金屬污染嚴重,在對空氣、水體造成污染的同時,也成為土壤中長期存在的“毒瘤”。業內人士指出,重金屬無論是污染水體,還是污染大氣,最終都會回歸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資源,事關家家戶戶的米袋子...
發布時間:
2022
-
03
-
22
瀏覽次數:378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在生活和生產活動中都離不開水,飲用水安全是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飲水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監測儀表筑牢衛生安全“堤壩”。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們生活生產不可少的資源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增長,大量的生活、工業廢水亂排亂放讓環境負擔不斷加重。當下,水污染已經成了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難題。 水污染直接影響人們的飲用水源,保護水源地,保障居民飲水安全成了近些年國家和群眾關注的一大熱點。飲水安全問題由來已久,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發聲呼吁盡快聯動跨省治理長三角飲用水安全問題,再次拔升飲水安全問題的關注度。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鄉供水普及率不斷提高,廣大居民對飲用水水質期盼越來越高,已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發展較快,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平衡點被打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夠,飲水安全問題也漸漸凸顯。 為讓廣大百姓喝上更加安全、放心、優質的飲用水,不少地方的水務公司以及衛生監管機構增加了水質檢測設備,在促進水質檢測技術提升的同時,保障了飲用水的安全。隨著飲用水安全保障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在線儀表和設備被應用到飲用水水質監管中。飲用水水質在線監測,一方面對可能發生的水質超標事件進行預警,防止不合格的自來水進入居民家庭;另外,大量供水管網的水質數據,也可支持自來水廠優化水處理工藝以及管網輸水調度決策。 保障飲用水安全是一...
發布時間:
2022
-
03
-
22
瀏覽次數:418
什么是“新污染物”? 通常來說,新污染物即那些未被納入常規環境監測,但存在環境污染風險的化學物質。 現下已知的新污染物種類主要有五類。包括氟代和溴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藥物和個人護理品、微塑料和納米材料等。未來,新污染物的種類或許還將不斷增加,目前已知的這些污染物也將逐步納入常規環境監管中。這其中,微塑料污染在環境中的存在具有持久性,且環境中微塑料的含量正在日益增多。 目前有關研究顯示,微塑料可與大氣、土壤、海洋、淡水等多種自然資源共生共存,并能夠進入化妝品、食品,甚至是人體內。綜合來看,微塑料雖然是一種新污染物,但針對微塑料污染開展污染防治工作卻顯出更大的迫切性。 有不少土壤修復行業表示,微塑料污染是土壤修復的難點問題,其顆粒直徑小于5mm,許多都不容易被分辨出來,進而導致在工作中的去除率不理想。而實際上,不僅是土壤修復行業有這個困擾,水處理、氣處理等環保領域都被迫吸納了不同程度的微塑料污染。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初級塑料的產量將達到340億噸。塑料危機正進一步蔓延,聯合國也在近期簽署了一項名為《終結塑料污染》的新決議,該決議將于2024年產生法律效力,拒絕塑料污染的裹挾,結束塑料污染問題。 我國也在《“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中明確表示,“十四五”時期...
發布時間:
2022
-
03
-
21
瀏覽次數:414
飲水安全問題由來已久,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發聲呼吁盡快聯動跨省治理長三角飲用水安全問題,再次拔升飲水安全問題的關注度。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發展較快,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平衡點被打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夠,飲水安全問題也漸漸凸顯。 而在農村,這一問題更加緊迫。據統計,農村飲用水不安全的原因主要有水質、水量、完供率等問題。其中,水質問題是飲用水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已建設的集中供水工程有部分缺少處理設備及消毒設施,一方面是分散的供水方式導致水質出現更多不可控的惡化因素。近日水利部印發的《2022年水利鄉村振興工作要點》中也再次明確,2022年將以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為底線任務,進一步提高水質保障水平。當前,各地多項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進入提速階段。如,農村飲水安全敲門入戶大排查工作、農村供水保障安全方面提出水質達標率提升4個百分點的目標任務、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項目建設進入掃尾階段等等。綜合來看,飲水安全問題將在不久后得以解決,常態化監管將成為未來飲水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在水質安全保障的長戰線上,水質監測或是“主力軍”!《“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指明,當前城鄉間生態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差異較大,農村環境監測也才剛剛起步。未來將進一步推動農村環境監測,組織開展3500個特色村莊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支撐生態環境保護從城市向鄉村延...
發布時間:
2022
-
03
-
18
瀏覽次數: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