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能源集團近日發布的消息,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的風電裝機已經到達了5000萬千瓦,位居世界前列。此外,光伏裝機實現了同比增長4.1倍,包含風電建設在內,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建設成果喜人。 能源是推進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們生活中的能源主要以電能為主,它被廣泛運用在動力、照明、化學、通信等多個領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也直接影響著人民經濟的發展。而電能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廣泛的運用,與其經濟、實用、清潔且易控制易轉化的特點有直接的聯系。但即便如此,電能卻依舊面臨著環保層面的問題。 盡管電能本身是一種清潔能源,但是發電過程卻不一定的環保。目前發電主要還是以燃煤為主,這個過程實質上相當于將化石燃料的內能轉化為電能,因此發電過程中還是會伴隨著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產生。不過事實上,隨著脫硫、脫氮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燃煤發電的主要副產品還是二氧化碳。但是,大部分人也清楚,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處于一個非常高的濃度,并且這個濃度還在不斷上升。燃煤發電作為一個二氧化碳的巨大排放端口,即便解決了硫化物與氮氧化物的問題,也依舊是溫室效應的誘因之一。 此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目前文明發展對于電能的依賴非常嚴重,像交通領域的能源轉型也是傾向于從燃油轉化為電動,因此解決發電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對于后續環保事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那么如何轉變呢?自然能便成為了重要的突破口。...
發布時間:
2022
-
02
-
09
瀏覽次數:484
近日,中國石化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新發現億噸級油氣區。據初步測算,該地區將增加資源量凝析油8800萬噸、天然氣2900億立方米。我國新發現億噸級油氣區,儀器儀表助力油氣勘探。 塔里木盆地是中國較大的內陸含油氣盆地,盆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在該地區實施勘探開發的中國石化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先后發現塔河油田、順北油氣田。其中,塔河油田是我國第一個古生界海相億噸級大油田。 近日,中國石化在塔里木盆地順北油氣田新發現億噸級油氣區。據初步測算,該地區將增加資源量凝析油8800萬噸、天然氣2900億立方米。這對我國進一步提升能源供應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順北油氣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其油氣藏類型特殊,具有超深、超高壓、超高溫等特點,儲層平均埋藏深度超過7300米,是世界上埋藏最深的油氣藏之一,勘探開發難度大。我國新發現億噸級油氣區,儀器儀表助力油氣勘探。 對油氣進行勘探,需要相應的儀器設備,特別是勘測類儀器,如XRF分析儀、X-射線熒光光譜儀、氣相色譜分析儀器、測井儀器等。隨著油氣勘探需求的增加,也將為相關勘測類儀器帶來新的市場需求。XRF分析儀能夠分析油氣上游勘探和生產行業中各種常見的樣品類型,包括用于勘探烴的鉆井巖屑、巖心、表面露頭和活塞柱狀巖心沉積物。 另外,隨著油氣產量的增加,其下游產業及相關研究的不斷發展,相關的儀器儀表的需求量也將不斷增多,如油分分析儀、...
發布時間:
2022
-
02
-
09
瀏覽次數:411
塑料,一種誕生于20世紀初的材料,他的出現不但在短短的十余年間就刺激了工業發展,還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不斷的刺激著電影、汽車、服裝、通信等產業的發展,甚至連動畫這種亞文化領域,也在它的幫助下獲得了突破。也正因為塑料的普及以及這類材料的適用性,它被認為是20世紀重要且偉大的發明之一。 但是花無百日紅,穩定性和可塑性讓這種高分子材料滲透到生活每個角落的同時也將問題帶到了我們身邊。伴隨著塑料的滲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這種材料耐用的同時也存在難以降解的問題。其巨大的使用量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塑料垃圾,而這些塑料垃圾在環境中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降解,甚至造成了全球范圍內的塑料污染。這種污染不但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更破壞了自然環境,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而塑料也因此,成為了現在人眼中“失敗”的發明。 如今,我們面對塑料污染問題已經過去了很多年,而針對其的治理工作也推行了許久。但即便如此,塑料在我們生活中卻依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像是衣服的紐扣、快遞包裝、外賣打包盒等,即便是禁塑令全面實行的今天,塑料依舊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材料。 不夸張地說,塑料已經成為如今時代背景下的一種需求,想要根本禁塑,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替代品”上。 事實上,塑料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作為一種材料,它的功能性為它帶來了巨大的優勢,例如電線的絕緣包膠,但作為一種污染物它污染環境的同時,還可能在生物體內...
發布時間:
2022
-
02
-
08
瀏覽次數:439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發布《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到2025年,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以內,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儀器儀表來助力。 據了解,我國供水管網的實際漏水情況十分嚴重,漏損率的增加不僅造成了經濟損失和可能帶來水質的下降,更降低了水資源利用率,加劇了城市的缺水問題,其影響幾乎涉及到供水企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 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瓶頸。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人均淡水之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有300多個城市屬于聯合國人居署評價標準的“嚴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缺水形勢極其嚴峻,公共供水管網漏損對于水的浪費可不少。 因此,在推進全民節約用水的同時,要著力解決好輸水漏損問題。 到2025年,城市和縣城供水管網設施進一步完善,管網壓力調控水平進一步提高,激勵機制和建設改造、運行維護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水平進一步提升,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達到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確定的一級評定標準的地區,進一步降低漏損率;未達到一級評定標準的地區,控制到一級評定標準以內;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以內。 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儀器儀表來助力。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依靠儀器設備進行現場搜索的漏損檢測硬件技術不斷更新的同時,涌現出了一...
發布時間:
2022
-
02
-
08
瀏覽次數:433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進入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面向更加艱巨復雜的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監測服務供給、體制機制、基礎能力亟需進一步鞏固和拓展。 近年來,隨著超低排放改造、清潔能源替代及其他大氣污染防治舉措深入推進,我國環境空氣質量已有明顯改善。有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5年下降28.8%,優良天數較2015年上升5.8個百分點。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PM2.5污染根本性控制拐點尚未到來,在2020年仍有125個城市PM2.5年均濃度超標。同時臭氧濃度超標問題又逐漸顯現,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減排也被劃入重點任務清單,大氣防治污染物呈現出明顯的復合特征。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大氣環境監測市場對設備精準度會有更高要求。 那么,在PM2.5與臭氧協同、減污與降碳協同壓力下,大氣環境監測該朝哪個方向發力? 《“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提到,未來五年將推進大氣環境立體綜合檢測體系建設,以PM2.5與臭氧協同為主線,拓展延伸空氣質量監測,加快開展顆粒物組分和大氣光化學監測,用以支撐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分析稱,隨著環境空氣污染物濃度顯著降低,市場對污染物監測種類、組份檢測的精確度要求都有所提高,環境監測總站、地方環保機構也陸續根據市場需求起草修訂設備檢測規范,加快檢測實驗室的建設。 目前,大氣環境監測...
發布時間:
2022
-
01
-
27
瀏覽次數:423
水生態修復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黑臭水體的存在不僅僅是地上的污染,地下的污染才是重點。找病根,那就需要地方拿出“繡花針”,挨個找,挨個治! 截至2020年底,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 2021年,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別急著慶祝,黑臭水體的硬仗還不算完!接下來,該需要各地展現“繡花針”功夫了。 生態環境部在前幾日的例行發布會上就表示,要跟黑臭水體治理這個“硬石頭”死磕到底——“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截至目前,黑臭水體三年治理在全國范圍內的資金投入已經超過1.5萬億。可見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決心很堅定。 不過,隨著黑臭水體治理管控的程度逐漸提升,可供調整的區間縮小,找到癥結越發不容易了。而從此前《“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設定的目標來看,2025年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差距仍存,任務很重。 需要強調,黑臭水體治理的“繡花功夫”要落到實處! 近年來,廣州在水體治理上的成績可喜,同時,在黑臭水體治理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如,廣州利用大數據技術,助力197宗黑臭水體返清,13個國考斷面全面達標,還多次獲得國家激勵,榮獲多項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的稱號等。但廣州在水體修復上是花了大力氣的。 水生態環境司司長介紹說,廣州的黑臭水體也面臨很多困難,他們將城市劃分稱幾萬個排水單元,制定相應的達標工作規范,一個一個地抓,“繡花針”功夫展現...
發布時間:
2022
-
01
-
27
瀏覽次數:339
據介紹,新型太陽能浮游機器人具有水處理、消毒和水路運輸的潛在應用,或能解決海洋原油泄漏問題。 據了解,海上石油泄漏被稱為“海上噩夢”,泄漏后的石油大量漂浮在海面上,會對鳥類、海洋動植物和人類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海面大面積的浮油,將降低表層海水陽光的接受量,從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數量減少,這樣,以之為食的浮游動物數量也相應減少,整個海洋生態平衡被破壞。 由于石油結構的復雜性,在自然界中難以被降解,它還會長期影響污染海域,嚴重的可延續數十年。 那么,石油泄露了怎么辦呢?有沒有什么黑科技可以幫忙解決呢?據介紹,新型太陽能浮游機器人具有水處理、消毒和水路運輸的潛在應用,或能解決海洋原油泄漏問題。 詳細來講,加州大學科研團隊受水黽啟發,開發了一種仿生浮游機器人,能借助可控的運動來解決現實挑戰和問題。其中,處理污水和清理漂浮物,是已明確的應用方向。 該機器人可攜帶化學催化劑,當它在水面自由浮游時,就能凈化污染水體。也可讓它裝載吸油媒介,去清理水面的原油泄漏。吸收太陽光轉化為為能量,它可實現持續工作,并且無需額外操控。 研究人員開發一種具有自適應振蕩模式的光動力軟振蕩器,有三層結構,將陽光轉化為熱量,使水變成蒸汽,從而產生機器人移動所需的能量。機器人不受導線束縛,可持續地以水為“燃料”,由光遠程驅動在水面運動。 這些機器人具有疏水性,能輕松在水面上漂浮,而且具有高度的耐鹽性,可以...
發布時間:
2022
-
01
-
26
瀏覽次數: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