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中國海洋一號D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繼海洋一號C星之后,我國又有一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成功發射。
據了解,中國海洋一號D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首個中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將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更有效觀測能力,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意義。另外,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儀器儀表發揮了重要作用:
?? 首頁,我們先了解下海洋監測的重要性! 進行海洋環境監測有何意義? 水是人們社會的寶貴資源,是人生存下去重要物質之一,它分布于海洋、江、河下水及冰川等共同構成的地球水圈。我國屬于貧水國家,人均淡水資源量2700m,低于世界上多數國家。
? 海洋環境監測可以掌握海域中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污染物在海洋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提出防治污染的技術和措施,為實現海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科學化、定量化奠定基礎。如使用便攜式的氣相色譜儀、光譜儀、近紅外光譜儀、X射線分析等相關儀器,用于海洋環境監測中。
? 除此之外,海洋環境監測又是海洋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產品具有真實性和客觀性,能夠確切地反映海洋環境質量狀況或污染程度,可為海洋環境科學研究提供可靠的環境信息。
? 那么,在了解過海洋監測重要性之后,此次發射成功的衛星,有哪些相關儀器儀表呢?
? 在2018年10月25日海洋二號B衛星的發射上,海洋衛星攜帶了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掃描微波輻射計、校正輻射計、數據收集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6個有效載荷。而此次發射成功的海洋一號D星,配置與海洋一號C星性能相同的五個有效載荷,攜帶了定標光譜儀、海岸帶成像儀、紫外成像儀、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等儀器,助力海洋衛星監測。 ?
? 詳細來說,這些儀器中,定標光譜儀用于監測水色水溫掃描儀和紫外成像儀在軌輻射精度和穩定性;海岸帶成像儀用于獲取近岸水體環境、海岸帶、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信息;紫外成像儀用于近岸高渾濁水體大氣校正;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用于探測全球海洋水色要素和海面溫度場,攜帶的儀器儀表作為關鍵設備,每個儀器儀表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
?? 據了解。海洋一號D星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就是通過發射的衛星,為衛星遙感應用業務部門與區域應用提供共性、基礎性服務與保障設施,從而實現業務衛星和科研衛星各載荷共性信息產品檢驗、共性技術評價以及基礎資源共享,實現衛星的商業化運營。 ??
? 未來我國還將發射更多的衛星來布局衛星監測體系,隨著衛星的不斷發射,儀器儀表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隨著,民用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發展和遙感監測衛星的不斷升空為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人機、潛水器等相關儀器也在監測著海洋環境污染情況,保護海洋。
? 我國無論發射海洋衛星來監測海洋,還是其他科學技術監測海洋,這些都少不了儀器儀表的支持。面對如此強大的市場,相關儀器儀表企業可重點布局,推動儀器儀表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