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論是污水處理還是供排水方面,都在不斷追求數字化系統化的升級路徑,智慧水務現今業務已成功進入快速發展期。單單2021年,我國智慧水務的市場規模就已經可以達到140億元左右,行業潛力還有待深度挖掘,市場規模的提速增長也在規劃之中。有咨詢公司分析認為,到2027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規模有望超300億元。
當前,我國的智慧水務不僅有業內企業的競相追逐,也包括百度、阿里、華為、騰訊等在數字化方面具有實力的企業的合盟進場。不夸張地說,當前一眾企業已經將智慧水務作為他們的起勢“跳板”。11月以來,智慧水務領域的企業動作正在加快。
人工智能大師、大不里士大學水文信息學卓越中心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Vahid Nourani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能技術算法研究與場景應用等領域展開合作,推進水務行業智慧化的轉型升級。
當然,別看企業動作頻繁,水下深探智慧化,各路英雄誠然都還有大把機會,畢竟國家已經暗戳戳地給出了提示,指出了一條明路。
論我國智慧水務的“發展藍圖”,從環保行業的解讀大概便可略知一二。其認為,我國智慧水務的“下半場”破局之關鍵在于3個關鍵詞——安全、降碳、消除。
具體來看,與環保行業密切相關的,安全指代的就是水務運行安全,降碳提出的是依托技術升級、工藝改造,進而降低碳排放的綠色發展思路,而消除則是基于當前較為緊迫的黑臭水體等污染問題的存在,明確要求智慧水務實現2大突破:黑臭水體智慧篩查及管網高效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