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污水廠中,污水處理是作為主體工藝存在的,作為出水水質的直接影響工藝單元,多數污水廠也會對污水處理工藝更加關注,在日常的工作中,人員安排上,工藝設備保障上,資源提供上等都占用了廠內很大的份額。
從直觀的管理上,這是沒有問題的,污水的達標運行,特別是一些控制指標的穩定達標,是與污水處理工藝密切相關的,因此投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相比之下,污水廠對污泥處理段的關注就相對較少,從人員、設施設備、資金保障上都比較弱,甚至有些污水廠的污泥處理段運轉都不能正常,這也是部分污水廠的運行常態。
作為污水處理工藝的有機組成部分,污泥處理工段的工藝離不開污水處理工藝,差別化處理也是一種不可取的管理模式。污水處理原則上不是將污染物完全轉化為氣體排放的過程,部分污染物會轉化為微生物成分或濃縮成活性污泥。因此,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污泥是與污水凈化過程同時產生的。
當污水處理廠不斷接受和處理污水時,也會產生污泥。作為一個健康穩定的系統,產生的污泥必須從污水處理系統中排出,以保證污水處理過程的良好運行。這個工藝參數會在污泥齡和污泥濃度的控制中體現出來,也是污水廠系統控制中的一個重要參數。
首先,在運行初期,污水廠處于低量低質的負荷狀態。這種情況仍然必須在正常負荷下設計的構筑物中進行處理,這將導致構筑物中的活性污泥無法維持設計的污泥濃度。低運行負荷使得活性污泥的微生物養分不足,生長相對緩慢。即使長時間不排污泥濃度,增長也很小,這也讓很多污水處理廠管理者為了維持來之不易的活性污泥濃度,不敢或不愿意排污泥。
經過多年運行,負荷達到設計要求,污泥車間設備已經停工到不能正常生產的地步。長期排泥還會導致系統中磷和無機物的循環富集,對出水的SS和TP指標產生較大影響。為了保持出水指標的穩定,需要在深度處理單元中添加更多的化學藥劑。
活性污泥本身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具有很強的緩沖能力。污水廠的設計和進水的變化會使污水廠的活性污泥具有很強的彈性,沒有及時排出系統的剩余污泥會存在于活性污泥中。由于數量不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影響活性污泥的整體狀態,這也是運行管理人員產生麻痹心理,認為排不排泥,及不及時,都沒什么問題。
但是這種思維一旦定型,活性污泥就會因為排泥不及時而不斷老化積累,直到最后徹底爆發。據我們所知,活性污泥系統的故障、污泥膨脹和污泥發泡大多是由污泥老化引起的。而且一旦老化污泥在系統中占據主導地位,運行人員會發現短時間內加強排泥并不能改變污泥的老化狀態,這就是活性污泥系統彈性的另一面。
一方面可以抗衰老,另一方面衰老后又會抗更新迭代,這就需要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人員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系統的緩沖能力一定是一把雙刃劍,要用得好,用得合理,因為一旦用了,可能反過來危害工藝操作。
除了活性污泥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可能是污水處理廠需要面對監管部門更高標準下的活性污泥管理。
近年來,各地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逐步改善,標準要求更高。提高了活性污泥與污水的接觸時間和反應程度。而活性污泥本身處理極限的提高,會使活性污泥的主要微生物組成向更大、更復雜的微生物方向發展,也會使污水處理廠的整個活性污泥生態系統向環境生態方向發展。但環境生態更復雜,生物鏈需要向后延伸,才能保證環境生態的整體穩定。
因此,對于污水廠來說,污泥段的管理遠遠不止于脫水機的生產,它與工藝的穩定運行和高標準的出水水質密切相關。這就需要污水廠的管理者認真對待污泥工段的生產運行管理,這些工作要從細節處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