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處理棘手、體量之大等問題的存在,對環境保護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據《環保圈》的統計,剛剛結束的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就已通報4起“污泥”案例。為加快污泥環?;馑俣?,擴大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工作不得不被一提再提。
2021年6月,《“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污泥無害化處置不規范,設施可持續運維能力不強,與實現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差距。因此,文件以2025年為限期,提出城市和縣城污泥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0%以上;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京津冀地區污泥無害化處置水平明顯提升。
實際上,污泥當時被國家重點“點名”,也并不過于出人意料。污泥作為目前污水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物,被污水處理行業重點關注,同時因其固液混合的特殊形態而受到固廢處置行業的特別關照。目標已經下達,污泥處理處置“擺爛”是絕對不行的。圍繞污泥該走哪條路線實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模式的討論,業內人士眾說紛紜。
距離上述《規劃》發布一年有余,污泥無害化資源化的實施方案終于來了!究竟怎么操作,《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一探即明。
在《規劃》目標的基礎上,《實施方案》對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要求進行整合完善:全國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濕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規模不少于2萬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達到95%以上,基本形成設施完備、運行安全、綠色低碳、監管有效的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體系。
有目標,更有具體措施。《實施方案》定下3方面10項政策措施,其中值得關注的兩方面——
一是優化污泥處理結構,推廣污泥土地利用,推進污泥焚燒處理,推動能量和物質回收利用;二是加強污泥處理設施建設,提升設備效能,補齊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缺口。
污泥無害化資源化的又一份重要文件下達,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的發展之景一片晴朗。預估在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即將啟航,自身攜帶污泥處理處置與技術研發實力的環保企業該不該趁機入局,該是當下著重考慮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