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水資源,我們共同的責任”、“親水愛水護水,從點滴開始”、“請珍惜每一滴水”……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些節水標語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明顯可以感受到的是,水資源的稀缺性被人看見,并越發受珍視。
2021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水資源總量29638.2億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7.3%,但比2020年減少6.2%。水資源環境呈現的緊缺態勢依舊沒有改變。從自然分部來看,水資源量也無法擺脫南方多于北方的現實情況。
水資源稀缺+水分部不均等現實問題的存在,一個新名詞誕生——“水權”。目前來看,水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水權參與水資源管理的必要性凸顯。2016年6月,中國水權交易所正式開業,作為國家級水權交易平臺,正在逐步推動我國水資源更合理的調配與流轉。2021年中國水權交易所成交單數創下歷史新高,由2020年的273筆躍升至1500多筆。
可以說,目前水權交易已經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水資源調控手段。現在,水利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推進用水權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并明確指出目前用水權改革仍存在用水權歸屬不夠清晰、市場發育不充分、交易不活躍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推動用水權改革,《意見》提出:到2025年,用水權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建立,區域水權、取用水戶取水權基本明晰,用水權交易機制進一步完善,用水權市場化交易趨于活躍,交易監管全面加強,全國統一的用水權交易市場初步建立。
水權改革究竟怎么改?
總體來說,可以從用水權初始分配、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水權交易平臺完善及用水權交易監管加強的四方面推進。
針對用書權初始分配問題,首先明確要把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作為分配的重要依據。其次針對 區域水權、取用水戶的取水權等不同類的水權,劃定了明確的規范要求。水權交易平臺的完善,則需要從建立健全水權交易系統與推進用水權相對集中交易兩個方向開啟。如,灌溉用水等小額交易可通過水權交易APP便捷開展。此外,強化取用水監測計量、水資源用途管制,從跟蹤水權交易水量真實性、交易程序規范性、交易價格合理性等多方面著手實施將進一步強化監測計量和監管。
水權已然不是一個新鮮詞匯,水權改革上路,也將帶動更多水處理企業走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