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按照邗江區生態河道建設行動計劃,圍繞“水清、河暢、堤固、岸綠、景美”這一總體要求,科學統籌推進生態河道建設,以樣板河建設引領生態河道高質量治理,逐步打造“防洪、景觀、生態”相融合的“高顏值”水生態,助力鄉村振興。
因河施策,昔日臭水溝成了“幸福河”
張房河是一條城郊河道,位于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全長約1公里。過去,由于河道底泥淤積嚴重,河面雜草叢生,水體生態系統功能匱乏,水質持續惡化,久而久之,便成了居民們口中的“臭水溝”。
然而今天,行走在張房河畔,河水清澈見底,河岸綠意盎然,每到夜幕降臨,兩側生態步道人來人往,滿是前來散步鍛煉的居民,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以前是臭水溝,現在成了幸福河,既能觀景,又能健身,我們每天都要過來溜達兩圈,真是個好地方!”高橋社區居民張先生開心地說。
昔日臭水溝變為“幸福河”,這是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因河施策,積極探索河道治理新模式的顯著成果。
“深入開展生態美麗河道建設,是我們深入推進產城融合、打造宜居宜業園區的必然要求。”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德康介紹,去年張房河啟動“樣板河”改造工程,通過底泥清淤疏浚、直立式駁岸、濱水景觀打造、人行步道鋪設等措施,逐步提升水體水質,修復水生態環境,成功將張房河改造成了區域內的景觀河標桿。
如今,經過斷面開挖整治的張房河,不僅風景美如畫,河道過流能力、防洪排澇標準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承擔著周邊地區行洪排澇的重任,為汛期宏溪路以南片區排澇安全筑牢了堅實的堡壘。
河道“大管家”,管出生態河網新畫卷
劉書豹是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石村村級河長。作為村里的河道“大管家”,他每周都要抽出半天空閑時間,對自己負責的河段進行對標對表巡查,看看水面上有無有害漂浮物,河岸邊有無亂堆放的垃圾,是否有企業往河內偷排污水……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身為河長,就要切實肩負起責任,守好‘責任田’,拿出‘找茬’的態度,做好河長的分內事,保障水清、水凈。”劉書豹說。
為進一步鞏固生態河道建設成效,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堅持長效管護,以河長制為抓手,建立起鎮、村兩級河長體系。截至目前,包括劉書豹在內,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有17名鎮級河長、11名村級河長,正逐步構建起清水綠岸的生態河網新畫卷。
據悉,到2021年底,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建成并通過省廳認定生態河道4條,總長度3.81公里,今年,園區還將投資約3500萬元,建設14條生態河道,總長度約15.08公里。“截至目前,我們已完成11條生態河道建設,一幅生態河道美景已初步顯現。”陳德康說。
“生態河道建設要做就要做好,既要保障生態功能、行洪排澇功能,更要具備景觀功能,讓群眾看了心情舒暢。”揚州市邗江區政府黨組成員、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葉華生表示,建設要美麗,管護要精細,未來,揚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乘勢而上,聚力推進生態河道建設,抓好長效管護機制,為建設水城共融、宜居宜業的美麗幸福揚州,持續發力、久久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