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集約化強度高、產業特色突出的區域,工業園區誕生于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高速擴張的同時,工業園區的環保問題也日益凸顯。
?
尤其近幾年,隨著環保督察力度加大,工業園區屢屢被爆出污染問題。如邢臺市某鹽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因篡改監測數據被查處后,管理仍然粗放;內蒙古部分工業園區通過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工業廢水;安徽某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環保基礎設施不健全,管理松懈……
綜合來看,工業園區數量多、分布廣,牽涉到的產業門類眾多。因此,工業園區的環境問題往往會涉及廢水、廢氣、危廢、土壤地下水、噪聲等細分領域,導致治理的市場需求大、要求高、難度大。
?
為拿下工業園區污染防治這塊“硬骨頭”,從“十三五”開始,我國就一直在積極開展相關工作,《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等政策陸續出臺,有力地推進了“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工業園區的落地。
?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要鼓勵以園區、產業基地等工業集聚區為重點,推動第三方企業開展專業化污染治理,并建設100家左右深入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園區,遴選一批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總結推廣成熟有效的治理模式。
?
實踐中,工業園區“第三方治理”多圍繞監測、管理、治理三個維度展開。
?
①監測。監測通常包括空氣質量、水體污染物及環境噪聲。目前,借助大數據、AI等智能化手段,工業園區的監測體系構建往往會采用軟硬件結合的形式,即設備多點布局、統一聯網,便于實現智慧化管理。
?
②管理。現階段,第三方企業介入工業園區環境管理主要采用環保管家模式,以環評、咨詢相關業務居多,根據政策標準要求,進行環境管理體系建設、園區內企業排污監管、環保工程監理、園區污染隱患排查等,加強工業園區環境管理水平,
?
③治理。治理一般是集中布設并運營污水處理設施、固廢處理場所等環境基礎設施,以及協助園區排污企業開展污染治理。在“十二五”中后期,以園區為單位的污水治理、污泥處理處置項目領域中,出現了較多專業第三方模式的應用案例。
工業園區揮發性有機物及惡臭在線監測方案,就是實現區域化監測的有效手段。通過點線面相結合:一是在污染排放口設置監測站點,實現對企業的監測,二是在園區邊界等敏感區域布設監測點位,實施掌握周邊環境情況;三是在人員密集處布設監測點位,并配備便攜式設備,進行環境質量評估與污染物溯源。
?
而按照近期發布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要求,工業園區還將是推進減污降碳協同的重要場域,鼓勵各類園區根據自身實際,通過優化布局、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促進清潔生產等手段,有效實現碳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