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除了是各位“寶寶們”的兒童節,還是我國首部專門保護濕地的法律——《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的日子。環保盛行的今天,濕地保護也算是正式邁入法治化軌道,濕地保護力再度升級!
?
我國加入《濕地公約》已有30年,長久以來,我國都在大力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今年1月,國家林草局發布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也曾顯示,我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總體保持穩定,水質呈向好趨勢。
可以看到,濕地與水是互為依托的存在,是休戚與共的環境共同體,兩者更是環境提升的重要內涵。保護濕地,同樣意味著保護水資源。
?
從水污染情況來看,我國水環境提升工作還要花大力氣:5月末,生態環境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21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文件顯示,全國目前仍有1.2%的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為劣Ⅴ類,少數地區消除劣Ⅴ類斷面難度較大,部分重點湖泊藍藻水華居高不下,全國地下水V類占比達20.6%。
?
而從水資源的這個層面來說,“短缺”二字仍是制約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其一,水資源分配不均,總體來說南方多于北方地區,東部多于西部地區。
?
其二,雖然根據水利部發布的《2020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我國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得到提升,但國家發改委在此前明確指出,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依然嚴峻,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未來還要通過多重手段、技術繼續推進水資源化、循環化利用,以進一步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
那么,濕地是如何用一己之力凈化與保護水資源的呢?
?
當然,這里說的凈化對高濃度污水并不生效,濕地主要是處理低濃度、微污染的水體。濕地環境中,水生植物多,對于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質具有去除作用,而這些物質也被轉化為植物本身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微生物吸附降解、水體稀釋等都是它的工作。這樣看,現在環保行業的污水凈化技術或多或少也受到濕地污水凈化的啟發。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家共安排中央資金近170億元,實施濕地保護項目3400余個,新增和修復濕地面積80余萬公頃……新一輪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末,濕地保護率提升到55%,恢復濕地100萬畝。
?
2022年6月1日《濕地保護法》全面施行后,濕地保護工作就將進入新征程,水環境保護也將開啟新篇。不要讓濕地變成“失地”,從水環境保護開始,從當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