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于4月26日成功召開,強調要“適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領產業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并明確:①交通、能源、水利網絡型基礎設施;②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③城市基礎設施;④農業農村基礎設施;⑤國家安全基礎設施五個布局重點。
?
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再次強調將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推動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和質量提升,挖掘地下管網改造、生態修復、環保治理等諸多潛在需求,拓寬縣城基建增長空間。
具體來看中央財經委會議,我們也能發現生態環保在其中確實有著相當的分量。如:建設一批新型綠色低碳能源基地;有序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強城市防洪排澇、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建設;加強農村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等等。
?
不止于此,在國家統一部署下,各地方根據自身實際出臺的方案,均將生態環境當做基建的重要分支:
?
5月,江蘇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若干措施》,提到要“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治理、太湖水環境治理等工程,加快實施垃圾、污水、固廢處理等項目”、“推進農村污水和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開展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
?
4月,河北省《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總而言之,“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錘已經落下,隨著相關政策及措施的落實,環保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提速。而作為企業,想要借此實現彎道超車,還得先找到正確的著力點。
?
對此,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區域分布上,農村污水、固廢處理等的短板亟待補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智慧化水平需提升;業務布局上,近的有醫廢處置能力提升,遠的有光伏、風電等退役廢棄物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