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醫療廢水和醫療垃圾處置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各地區也是嚴陣以待,緊盯醫療廢棄物的閉環處置工作,以及醫療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
醫療廢水在污水中算得上比較特別的一個分類,不僅復雜多變,而且含有病原體、有毒有害物質以及大量難降解生物毒性,處置門檻也相對較高。一般來說,醫療廢水處置都需要經過多重消毒環節,并且現在廣泛采用膜工藝來進行高效截留,基本成為標配了。
我們一直在強調補短板,補基建短板,醫療廢水處置就是繞不開的一員。2021年8月,5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業界普遍認為有利于補齊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
清華大學教授王凱軍就曾表示,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和規劃有利于形成“醫院病房-醫院污水處理-城市污水處理”三道防線。同時也可以看出,醫療機構廢水處理及排放,正逐漸納入環境監管的“一張網”中。
?
監管,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少地區集中開展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專項整治行動,旨在進一步壓實相關人員和單位的主體責任。而部門聯動也是常見的手段,包括生態環境部、衛健委、中醫院發展局、檢察院等等,共同推進、合力攻堅。
不僅是針對醫療廢水,也關注醫療廢棄物。
?
醫療固廢,其收集轉運與生活垃圾不同,怎么確保落“袋”為安更考驗清運鏈條的專業性和及時性,各地均要求有序、高效、無害地處置好醫療廢棄物,以防環境風險轉嫁。我國已經集中批準發布了一批國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醫療廢物首當其沖,從設備的選址、運行、監測,到醫廢的接收、貯存和處理等,全過程有法可依。
當然,從目前的現狀上看,仍然還存在包括分類和轉運銜接不夠充分,部分醫廢處置技術難題有待攻關,地域處置能力和水平不均衡等矛盾。按照《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到今年6月,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按照《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到2022年底,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9%以上。
?
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必然還是要抓基建,抓監管,完善無害化處置體系,向縣域市場下沉,持續優化低危醫療廢棄物資源化方案,同時在全過程管控上推進“互聯網+”接駁,建設智慧醫廢處置管理平臺。
?
有目標才有動力,有技術才有未來。在醫療廢水和醫療廢棄物處置的持續推進中,這場環境和安全的攻防戰,仍需要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