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商城超市,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各種兒童玩具、兒童食品占據了不小的范圍,充滿童趣的設計風格對孩子具有極大吸引力,于是一道而來的父母就不得不為此消費買單。隨著現代家庭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關注,孩子的消費在家庭中的消費占比不斷攀高,尤其是在與兒童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飲食方面,父母變得格外注重。
?
近年來三胎政策的放開導致兒童市場逐漸水漲船高,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打著“兒童”旗號的產品往往價格更高,但銷量卻依然很好。家長在為兒童選擇食品時,無論是主食還是零食,總是更傾向于購買貼有“兒童專用”“適宜兒童食用”等字樣標簽的產品,因為他們認為這類食品沒有添加劑,綠色健康,更適合孩子食用。可是,所謂的“兒童食品”真的更適合孩子食用嗎?家長是交了“智商稅”嗎?
其實,在大多數家長購買“兒童食品”時,他們幾乎都不會去仔細了解其成分和標準是什么,與成人食品有何區別,家長們更多的是根據包裝上的“兒童”這倆字進行消費。然而,兒童食品行業難免存在不法分子為了一己私欲而使用變質原料、過量添加劑等行為,而兒童的機體發育還不完善,各種免疫功能還不夠強大,因此這些違規產品的上市將對兒童造成營養過剩、營養不足,產生肥胖癥、偏食等問題,甚至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發生,這對兒童的發育和健康帶來極大的潛在性威脅,因此,加強對“兒童食品”的檢測也變得尤為重要。
?
然而目前在我國,有關“兒童食品”的檢測標準并不完善,目前僅僅有針對三歲以下嬰幼兒的食品質量及安全標準,并沒有設置專門分類的法律法規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因對“兒童食品”的檢測目前只能參考一些現有的食品檢測標準來進行。主要是檢測分析出食品的成分、有毒有害物質及衛生指標,包括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纖維、淀粉、糖、礦物質、維生素、重金屬元素、微生物、食品添加劑、著色劑等。但是由于缺少檢測標準,這些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產品中的某些違規物質不一定能夠通過一般的食品檢測項目檢測出來,所以,亟需建立相關標準規范兒童食品行業的發展,不讓違法違規產品危害兒童的健康成長。
?
其實,近年來,我國在“兒童食品”健康標準的空白也引發了各界關注。2020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就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對3-12歲兒童零食的原料、感官、營養成分等方面進行了規范,雖然填補了國內兒童零食標準的空白,但該標準卻并不具有強制性,因此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努力。今年的兩會上,部分政協委員也有關于推動兒童食品標準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提議,指出應建立健全“兒童食品”標準體系,引導“兒童食品”產業從發展中規范到規范中發展。與此同時,在今年舉辦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健康安全食品營養標準專家研討會上指出,2022年中國青少年兒童健康安全食品管理委員會的重點工作就是推動青少年兒童身體健康營養標準的制定。這些行動的出現意味著兒童食品行業標準的建立變得指日可待。
?
生命健康永遠是第一位。在兒童食品有關標準正式出臺以前,行業自覺就成為最主要的市場規范準則。兒童健康成長不僅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基礎,更是國家發展的儲備人才,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希望廣大兒童食品企業在生產時能遵守現有關法律法規,協同企業利益與社會責任,做良心商家。相信隨著兒童食品行業有關標準和法律法規的完善,對于規范該行業發展,保障兒童食品安全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