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奔騰入海,哺育了萬千中華兒女,我們總親切的稱之為“母親河”。現如今,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重大國家戰略之一。自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連續多年組織開展長江經濟帶“清廢行動”,對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整治。
3月30日,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出,2022年將在陜西、山西、河南、山東4省繼續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此外,還將對“信息填報不規范、虛假整改、重復傾倒”等突出問題,舉一反三,將利用衛星遙感同步核實現場整改情況,切實壓實地方政府整治責任。
回望過去,2021年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并提前完成整治既定目標。其中,應用衛星和無人機遙感技術對黃河干流中上游內蒙、四川、甘肅、青海、寧夏5省(區)24個地級市約7.5萬平方公里開展遙感識別,并結合實地調查,共確認問題點位497個。
目前,在經濟新常態下,生態環境保護已然成為產業結構綠色轉型的“金鑰匙”,黃河流域治理工作也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
以齊魯大地為例,過去一年,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筑牢生態環境陣地,提速建設美麗山西。2021年,山西省陸續出臺了《“十四五”“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2021—2030年)》等一系列環境政策,生態保護力度持續加大。
再看看陜西省,3月23日,陜西省發改委發布《2022年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其中繼續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制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黃河流域尾礦庫治理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同時,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大黃河干流、延河、無定河等治理力度。
?
隨著生態環境意識的增強,當前人們關注的焦點已從單一的污染防治逐漸轉向更系統的生態環境保護。黃河流域的治理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只有堅持打贏黃河流域“清廢行動”,才能有效保障和促進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做到真正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