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2021年什么詞最熱?“雙碳”絕對算的上一個。從年初的“兩會”,到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大會,再到中美達成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雙碳”在專家、學者、媒體間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討論。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這場可能影響全世界人民福祉的根本性變革中,作為目前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的能源行業的變革首當其沖,而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的地位和作用則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核電作為一種安全、清潔、低碳、可靠的能源,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和采用,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考慮或啟動建造核電站的計劃。初步統計,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已用或正在考慮采用核能發電。
公開資料顯示,到2030年前,全球將有10-25個國家加入“核電俱樂部”。而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到2030年,全球的核電裝機容量至少增加40%。目前,我國也在不斷增加核電產業的投入,此前在《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產業發展。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2025年在運核電要達到7000萬千瓦。而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團體提出核電發展2035年達到1.5億千瓦裝機的目標。這意味著之后每年將建設6~8臺左右的新機組。隨著核電行業的快速發展,閥門作為核電站運行的必要裝備,其需求也將不斷增長。
核電閥門是核電站安全運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裝備,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并調節核電站管道內介質的流量、溫度、壓力及流向等,還對其他壓力容器如穩壓器及蒸發器等起保護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整個核電產業鏈的逐漸完善,以及國內生產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國部分閥門企業逐漸打破了原本被國外廠家所壟斷的核一級閥門高端市場,并可以自主設計和生產閘閥、截止閥、止回閥、球閥、蝶閥、調節閥、節流閥、隔膜閥等一系列核安全級閥門,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在《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碳中和路線圖”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付出的行動及大國擔當。
在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部分省份由于缺乏優質風電、光伏資源,核電利用小時數機動可控、資源約束較低、選址相對靈活、發電無碳排放,有望成為火電的理想替代,“十四五”期間核電審批有望加速。
可以預見,“雙碳”目標有望加速我國核電建設進入常態化。而核電建設帶來的核級閥門增長,以及國內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持續增加帶來的乏燃料后處理需求,將給核能裝備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