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斷的觀測數據里,是否有被掩埋的“金子”?面對大數據挑戰,“中國天眼”是否有解決方案?12月20日,在貴州FAST觀測基地,國家天文臺與貴州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破解大數據難題,就大數據人才培養、科技合作與交流、共建天文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等工作開展合作。
“中國天眼”是大國重器,也是我國在世界科技領域處于領跑地位的重要原創成果。自去年通過國家驗收后,“中國天眼”運行非常穩定和高效,科學產出遠超預期。去年,“中國天眼”實際觀測機時達到了5370小時,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無論在存儲還是計算等方面,都讓“中國天眼”面臨新的挑戰。
![重大突破儀器先行 龐然大物開始睜開“慧眼” 重大突破儀器先行 龐然大物開始睜開“慧眼”](https://0.rc.xiniu.com/g4/M00/2E/5C/CgAG0mHChC6ATZ4IAAiRbV4hfcY493.png)
從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類的科學發現與技術創新越來越離不開強大的科研儀器,特別是大科學裝置,與創新思維共同構成了現代科學技術突破的必要條件。
重大突破儀器先行
目前,“中國天眼”已成立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將統籌望遠鏡運行相關戰略規劃、凝練科學方向、項目遴選、數據公開等工作,更好地發揮其科學效能,促進重大科學成果產出。將來圍繞“中國天眼”建設的引力波探測研究、射電天文大數據等科技中心,還將發揮輻射、引領及推動作用,成為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
![重大突破儀器先行 龐然大物開始睜開“慧眼” 重大突破儀器先行 龐然大物開始睜開“慧眼”](https://0.rc.xiniu.com/g4/M00/2E/5C/CgAG0mHChEaAKwKqAAzUzSJiDyo626.png)
重大突破,科研儀器先行。要證明前人的理論,后人的實驗驗證是關鍵,這就必須用到大科學裝置。只有天天摸著望遠鏡做觀測,才能發現前沿的問題,從觀測角度做出更多原創的、世界領先的成果。
借助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員可以窺探星際之間互動的信息,觀測暗物質,測定黑洞質量,甚至搜尋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眾多獨門絕技讓其成為世界射電望遠鏡中的佼佼者,這也將為世界天文學的新發現提供重要機遇。與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靈敏度提高了約10倍;與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相比,“天眼”的綜合性能也提高了約10倍。“天眼”能夠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從2016年9月25日起,“天眼”方圓5公里將成為“靜默區”。這個龐然大物開始睜開“慧眼”,專注地捕捉來自宇宙深空的信號。
人類對探索的不斷追尋,使得科技日新月異。科技的探測離不開各種各樣先進的儀器設備。縱觀中西儀器的較量對比,這些儀器在技術、制造等方面都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