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好“湖泊革命”攻堅戰,云南省水利廳圍繞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要求,通過云南“智慧水利”大數據建設項目,為九大高原湖泊配備200個“電子湖長”。
據介紹,“電子湖長”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采用紅外+LED補光、4G+專線等方式在各湖泊重點出入水口、水文測站、人員活動密集區域等湖泊重點區域全天候實時監控。
目前,九大高原湖泊的200個視頻監控點全面建成,并順利接入云南省水利大數據平臺及多個業務系統,實現了視頻監控數據與各河湖管理單位的共享。
![打好“湖泊革命”攻堅戰 水環境監測業務上線 打好“湖泊革命”攻堅戰 水環境監測業務上線](https://0.rc.xiniu.com/g4/M00/29/F3/CgAG0mGwEhqAD6fxAAHszX6fMIk555.jpg)
據了解,平臺后端以異構方式集成到云南省水利大數據平臺上,將通過大數據、智能圖像識別、AI人工智能技術對各湖泊視頻數據分析處理及橫向比對,構建全天候信息采集自動化、傳輸網絡化、分析智能化的視頻監控體系,進一步提高河湖監管效率和管護水平,實現河湖智慧化管理。
多年的治理讓太湖水質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但受奪湖造陸、工業入侵、人為阻水、酷捕濫撈和農村污染等因素影響,我國多地湖泊富營養化等問題仍痼疾難除,面臨著嚴峻局面。
從藍藻爆發看水體富營養化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富營養化的發展過程會伴隨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異常快速繁殖,這就是人們通常見到的水華現象。富營養化會影響水體的水質,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陽光難以穿透水層,從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過飽和狀態。同時,因為水體富營養化,水體表面生長著以藍藻、綠藻為主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層“綠色浮渣”,致使底層堆積的有機物質在厭氧條件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和一些浮游生物產生的生物毒素。
實時動態的監測湖泊富營養化水平,不但可以及時了解湖泊等水體污染狀況,更能為預防和控制湖泊營養化的發生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依據。傳統上對于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的監測一般是利用定點水質監測站以及實地測量配合采集水樣帶回實驗室分析等方法來進行,這種監測方式能夠較為準確地測定當時所測位置的水質情況,但是無法同步獲取整個水域的宏觀狀況,并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打好“湖泊革命”攻堅戰 水環境監測業務上線 打好“湖泊革命”攻堅戰 水環境監測業務上線](https://0.rc.xiniu.com/g4/M00/29/F3/CgAG0mGwElWALBCEAARgNYHZljU843.png)
衛星遙感技術作為一種大范圍、高效的對地觀測手段,能夠對研究區域的水環境狀況進行大范圍的常態化監測,在水環境質量監測中體現了強大的優勢。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分析特定波段內水體的輻射值并獲得其光譜特性,進而建立相應的水質參數反演算法來監測各項水質參數。
水環境監測業務立足于常態化監測服務,為各級環保、水利主管部門提供大范圍高頻次水質監測底圖,輔助上述部門充分了解轄區內水域水質基本面,及時確定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程度并劃定范圍。配合自動化監測站等其他監測手段,形成由點到面的全局化水質監測體系。
小結
水體富營養化是一種復雜的生態學現象,想改善整體的水質環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應建立可靠、靈敏和快速早期預警系統,實現科學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