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可以改善、擴展或補充人的官能。人們利用感覺器官來看、聽、嘗、觸外界事物,而顯微鏡、望遠鏡、聲級計、酸度計、高溫計、真空離心濃縮器等儀器儀表可以完善和拓展這些功能。此外,一些儀器和儀表,如磁力計和射線計數器,可以感受和測量人類感覺器官感受不到的物理量,而另一些儀器和儀表可以記錄、計算和計數超出人類能力,如高速攝像機和計算機。
儀器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工具。著名科學家王大珩先生指出,“機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儀器是認識世界的工具”。儀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是軍事上的“戰斗力”,是現代社會活動的“物化法官”。不言而喻,在當今時代,儀器在促進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難看出,儀器儀表的發展非常重要,相關政策助力發展。政策是指國家權力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團體為了實現所代表的階級和階層的利益和意志,以權威的形式規范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要實現的目標、要遵循的行動原則、要完成的明確任務、要執行的工作方法、要采取的總步驟和具體措施。
因此,制定相關政策更為重要。今天,小編將帶您了解近十年來儀器儀表的相關政策。一起來看看吧!
2010年,科技部發布《國家火炬計劃優先發展技術領域(2010年)》,重點支持在精度、量程、環境適應性或功能上有突破性發展的新型儀器儀表,以及新原理、新結構、新材料的新型儀器儀表。
2013年,工信部發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3年),明確將“質譜分析檢測技術”列為具有基礎應用性、關聯性、系統性、開放性等特點的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并優先發展。
2016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及《“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其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建設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國家實驗室,突出跨學科、協同創新,研發高端科研儀器設備,提高科研裝備自給水平;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要求突破微流控芯片、單分子檢測、全自動核酸檢測等關鍵技術,開發全自動核酸檢測系統、醫用生物質譜儀、高通量液體懸浮芯片、快速病理診斷系統等重大產品,研發一批適用于重大疾病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的診斷試劑,以及適合基層醫療機構的高精度診斷產品,提升我國體外診斷行業競爭力。
同年,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發布《儀器儀表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以國家重點行業安全、自主、可控為契機,推進關鍵產品核心技術自主化進程,力爭基本形成國家大型工程項目和重點應用領域自動控制系統和精密測試儀器的基礎支撐能力,以及重大科技項目所需自動控制系統和精密測試儀器的基礎支撐能力;
2017年,工信部發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了加強智能再制造關鍵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推進智能再制造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加快制定智能再制造標準等8項任務。
2018年,國家統計局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將“實驗分析儀器制造”列入“高端裝備制造業”行業范疇,大力發展科學儀器;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專精特型中小企業為基礎,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技術、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型“小巨人”企業;
2020年,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加強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和高端通用科學儀器的設計研究,聚焦高端通用和專業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的研發、工程化和產業化,推動高端科學儀器設備產業快速發展。
在今年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高端科研儀器設備研發制造”。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材料科學和納米技術的深入發展,我國對儀器儀表的需求也在質和量上取得了突破。我國已經制定了相關政策來促進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儀器儀表制造企業要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塑造國產高端儀器儀表裝備品牌,推動儀器儀表制造業真正高質量發展。儀器儀表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