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日發布了一份名為《2021年氣候服務狀況:水》的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導致全球水危機,水生態修復迫在眉睫。2016年我國出臺了實施河長制的文件,2018年又發布了《關于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逐步完善河湖生態管理體系。
近年來,各地積極響應,大力修復河湖生態環境。許多地區在水處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廣東省廣州市對污染源進行綜合治理,實現大墩斷面水質逐步改善,黑臭現象消除,劣質五支流基本消除,源頭污染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海南省三亞市已實現18個城鎮河湖,16個穩定斷面達標。全市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率達到95.5%,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笆濉逼陂g,再生水利用率已超過全省要求.
當然,河湖生態修復還有需要進一步努力的領域。今后,國家水利部門也對河湖生態治理給予了指導和建議。改善水生態,需要牢牢抓住基建!要牢牢把握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做好深水、水土保持和周邊保護,共同改善河湖生態環境質量。
一、深:牢抓地下水超采
治污先截污,河湖“怕”被過度開發。
首先推動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工作。華北地區水生態問題嚴重。以京津冀地區為控制重點,采取“節水、增供水”的綜合治理措施,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有效解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突出問題。
實施全國地下水超采控制。逐步擴大治理范圍,制定重點區域過度開采保護方案。東北實行“開源節流、科學調控”的應對政策,西北實行“以水定地、內外通水”的治理策略,對癥下藥,順利推進全國地下水超采治理。
二、縱:牢抓流域水土流失
加強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以長江、黃河中上游、東北黑土區、西南巖溶區為重點,結合區域生態環境特點,分別推進坡耕地、淤地壩、侵蝕溝治理等工程,提高治理效率。
創建生態清潔的流域。以各流域為單位,協調推進水土流失治理。統籌渠道管理、生物濾池帶、水源涵養、圍隔保護、生態修復等措施,充分發揮生態清潔流域建設的綜合效益。
三、橫:牢抓周邊環境保護升級
在河湖生態修復的同時,需要協同提升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助力實現河湖長效體系。
加強河湖岸線空間保護。加快河湖劃界,明確管理邊界,規范河湖管控和責任體系。科學劃分岸線功能區,合理劃定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的界限,加大保護區和保留區的岸線保護力度,有效保護水域岸線生態環境。實施河湖修復,沿河湖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以長江、黃河等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為重點,通過清理“非法圍蔽、違法建設”,大力推進退占岸線,加強河湖空間帶修復。從整體生態循環出發,推進重點河湖生態保護治理。
要采取“治理保護”綜合措施修復河湖,穩步提升河湖生態質量。湖水清澈,生態適宜。目前需要在這一目標上下更大的功夫,河湖綜合生態治理還需要不斷推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