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的通知》發布,明確到2025年建成5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培育綜合利用重點企業50家。
說起來,是對《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381號)》相得益彰。
發改委指出,我國目前大宗固廢累計堆存量約為600億噸,每年增加近30億噸。主要類別的固體廢物利用率仍然較低,提高資源效率的需求迫在眉睫。為此,指導意見綜合判斷了我國近五年的發展階段,系統安排了“十四五”期間固體廢物大規模利用的發展。
要求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重點介紹了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共伴生礦)、冶煉渣、工業副產品石膏、建筑垃圾和農作物秸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家進一步指出,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力手段和重要措施。從建設“無公害城市”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尤其是其生產能力大,資源利用率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試點和全球實施的成敗。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也表示,指導意見的出臺,推動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重要體現和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具體措施。
然而,一些省市在處理大宗固廢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寧夏,2020年前三季度重點工業企業工業固體廢物利用同比增長50%以上,綜合利用同比增長13個百分點;北京,設定“到2020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的目標;安徽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90%。
政策方面,《西安市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方案(2020—2021年)》明確,2021年,西南地區(長安區、仁義區、周至縣、息縣新區、高新區)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將形成。
貴州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奮力實現工業大突破的意見》,要求建設大型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基地,培育和扶持一批綜合利用龍頭示范骨干企業。
諸如此類,大宗固廢處置行業迎來了另一個有利時期。
據行業分析,頂層設計的完善將進一步激發大宗固廢處置相關產業鏈中市場主體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活力,從前端降低成本,從末端增加回收產品的附加值,拓寬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渠道。
顯然,培育5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5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50個工農業復合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是一個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