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生態環境部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科學家、副總工程師李健軍介紹了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并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中國新聞社:中國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過程,環境監測如何發揮作用,下一步在中國實現低碳發展過程中,環境監測的工作是怎樣的,謝謝。
柏仇勇: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
現在,“碳達峰”、“碳中和”是熱點。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一大全球性挑戰。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物排放具有相同的根源、起源和過程的特點。“污染減排、碳減排”的規劃、部署、推進和評估是“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戰略方向,也對監測系統的及時后續支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們部門在碳監測方面有一定的工作基礎。第一,環境濃度監測。自2008年以來,我國已經建成了16個大氣背景值監測站,其中一些能夠實時監測CO2和CH4。一些省份在城市范圍內開展了溫室氣體監測試點。二是點源排放監測。電力等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在現有廢氣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的基礎上開展了溫室氣體排放監測試點,并與核算結果進行了對比。第三,遙感監測。對于CO2、CH4等溫室氣體,初步形成了不同尺度下溫室氣體空間分布、碳排放反演等業務遙感監測評估能力。
為了積極應對碳峰化和碳中和對監測的新需求,我們會同中國科學院等相關單位,共同開展了碳監測評價體系建設研究。總體原則是:以服務支持碳排放核算為基本定位,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綜合設計,重點推進,科研先行,業務融合。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碳監測評價體系基本建立,監測網絡范圍和監測要素基本覆蓋,碳源和碳匯評估技術和方法基本成熟。
目前,我們正在努力研究制定碳監測試點工作方案,準備開展三個試點項目。
一是試點排放源監測。鼓勵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能源和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加快技術標準研發與監測結果對比,探索計量結果在企業排放核算與交易、減排監管等方面的應用。上周,我們舉辦了十大行業和重點企業試點論壇,加快相關工作。
二是重點城市監測試點。結合現有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基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CO2、CH4等溫室氣體濃度的試點監測,建立城市溫室氣體監測網絡,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反演。
第三,區域監測試點。推動國家大氣背景站溫室氣體監測設施升級,通過衛星和無人機遙感監測相結合,提高區域和背景尺度的溫室氣體監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