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一國經濟和軍事發展的關鍵基礎,同時也是人們日常生產與生活的重要依賴。基于此,作為兼具水電、石油、煤炭、核能、風能等眾多能源的大國,我國對于各種能源的開采、布局、發展和應用歷來看重。目前,在國家政策的多方推動下,我國能源發展已經逐漸邁向現代化。但由于技術與設備的落后,以及模式的守舊,其中依然不乏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能源利用率不高、開采污染嚴重、應用成本高昂等等。
眾所周知,能源和網絡分別被視為工業的血液與脈搏。利用新一代通信技術,來提升行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換言之就是將工業血液與脈搏相融合,讓發展更具生命力。
一方面,憑借高速率、低延時、大容量的特點,5G能夠應用于變電站、風電場等站場之中,讓這些處于偏僻地區、施工和覆蓋困難、數據傳輸緩慢的站場有效升級,打造出泛在感知、無人值守、無線互通的智能化站場。
另一方面,5G也能夠作用于巡檢機器人、巡檢無人機等裝備之上,通過智能化的數據分析、實時化的無線數據傳輸,以及便捷化的遠程設備操控,來實現對能源設施、能源開采等的立體式巡檢,從而保障行業正常運維。
總而言之,5G不僅能單獨應用與能源各環節之中,推動能源開采、生產與應用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同時還能與無人機、機器人、中控室等設備協同作戰,在能源管理和運維層面發揮價值。
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影響,作為智慧城市的組成之一,智慧能源也是展現出了巨大優勢和價值。不少能源企業克服困難,以智能技術為依托,切實保障了城市能源供應與能源安全,為城市管理提供關鍵的數據參考,為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提供重要幫助。但即便如此,我國智慧能源產業要想全面發展、加速落地,真正走向成熟,也還需攻克三方面的短板。
其一是5G網絡覆蓋問題。眾所周知,5G由于自身特性原因,對于基站數量需求很高。而我國能源建設一般集中在偏移地區或環境惡劣的地方,這給5G基站建設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時5G建設的技術和人力成本也不菲。
其二是5G行業標準問題。對于5G和能源行業來說,雙方的融合發展需要以各自標準建設為前提,同時制定一個囊括5G和能源行業雙方的標準也必不可少。但目前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我國標準建設都還遠遠不夠。
其三是5G應用安全問題。能源行業通過5G上網之后,雖然數據化、信息化的管理給能源開采、生產、應用和運維管理帶來了很多好處,但同時也將網絡安全暴露在危險之中,網絡信息數據遭受入侵和泄露風險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