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國多個地區都出現了連續暴雨的天氣,隨之而來的是部分地區出現了相對嚴重的汛情,不過在相關技術以及儀器的幫助下,相關汛情得到了很好的監測,與此同時,其他處于汛期但還未出現嚴重汛情的省份也在它們的幫助下,完成了防汛準備工作。
?
汛情一般指的是汛期水位漲落的情況,而如果情況嚴重,可能出現河流倒灌、水庫遇險等災害,因此汛情預警一直以來都受到了有關機構的關注。江西省鄱陽湖流域由于受到連日暴雨的影響,屬于此次汛情中受災影響較為嚴重的區塊之一,而在該區塊的災害監測中,海洋衛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據了解,此次為了對鄱陽湖地區受災情況進行連續跟蹤監測,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調用了三顆海洋衛星組網完成工作,包括海洋一號C衛星、海洋一號D衛星以及高分三號衛星。
?
而提到海洋衛星對于地面汛情的監測又設計到了許多科學技術,包括遙感技術、光學微博技術等等。可以說,這次成功的抗汛救災,及時對于我國自然災害應急舉措的一次考驗,也是對于我國相關科學儀器技術運用的一次考驗。
?
此外針對還未發生但可能發生嚴重汛情的地區,相關的地方生態環境局也實施了響應的舉措。想北京市房山區就在近日細化了河流水質監管及小何干流及支流重點斷面和重點排水口流量監管的工作,設立了十個自動檢測站,并且據了解,后續還有建設計劃,目標是年底完成35個自動監測站的建設。
?
事實上,使用科學儀器來輔助抗汛防汛已經有一些年頭了,除了前文提到的海洋衛星與自動監測站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科學儀器也經常被使用,并且許多時候是傳統設備和新型設備聯用來完成工作的,并且工作也不僅僅局限于河流監測那么簡單。
?
例如近年來就經常采用無人機結合微型傳感器的模式,對地區河流狀況進行監測和劃分,起到提前預警的作用;而另一方面,一直以來,汛期到來前后,氣象檢測也會針對地區降水量及分布狀況進行更為細致的檢測,方便后期對汛情作出預警。
?
客觀的來說,目前有關氣象方面的還有生態環境防治方面的研究未曾間斷過,相關的儀器設備也在不斷的發展,盡管我們不能保證人類未來一定有能力完全掌握自然的變動,但是對于災害防治,科學技術以及科學儀器帶來的,始終還是有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