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是指相對密度大于5的金屬,包括金、銀、銅、鐵、鉛等。重金屬污染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其他有機化合物的污染,通過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凈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屬污染具有富集性,很難在環境中降解。
尤其以括鉛、汞、鎘、鉻以及類金屬砷為代表,這些這些重金屬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飲用后毒性放大,與水中的其他毒素結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機物。隨廢水排出的重金屬,即使濃度小,也可在藻類和底泥中積累,被魚和貝的體表吸附,產生食物鏈濃縮,從而造成公害。
如何解決嚴重的水體重金屬污染問題,保護青山綠水?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該校沙生灌木資源高效利用創新團隊課題組給出答案。課題組在生物質吸附材料及危險廢棄物吸附劑高值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材料化學雜志A》上。
此前水體重金屬污染研究重點多在重金屬吸附材料的制備工藝以及提高其吸附容量上。但這一內容忽視了吸附重金屬后的吸附劑隨時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探索危險廢棄物吸附劑高值化轉化利用的新策略、設計高吸附能力和易于回收的塊狀吸附劑等至關重要。
據了解,課題組團隊還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危險廢棄物吸附劑的高值化轉化利用策略。課題組采用原位化學沉積法,將吸附在塊狀吸附材料氨基化木材氣凝膠表面上的鋅原位轉化為異質結光催化劑,并將其進一步用于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剛果紅。通過吸附和光催化的協同降解機理,實現異質結光催化劑對剛果紅的光催化降解。
近年來,我國對于重金屬污染的關注度不斷加強。《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控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等多個規范性意見出臺,強調了防控重金屬環境的重要性,并以重金屬污染物減排為抓手,推進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
未來,隨著這一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有效管控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