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和建設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其內部的廢水處理系統也在不斷升級。石油化工行業的經濟效益是不可否認的,但對環境的破壞也不容小覷,單就一個污染水源的處理排放問題就很難得到妥善的解決。
石油化工成分復雜、難處理
1、廢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復雜。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石油化纖、化肥、合成橡膠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除含有各種有機物和有機化工產品,如醚、酮、醛、烴、有機酸、油劑、聚合物(聚酷、纖維、塑料、橡膠)和無機物外,還有油、硫、氨氮、SS酸、堿、鹽等。當生產不正常或在開機和停產檢修之間,排出的廢水中污染物含量變化范圍較大,往往會造成沖擊性負荷。
2、廢水難處理,石油化工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一般可概括為烴類、烴類化合物和可溶性有機物及無機物成分。其中,可溶性無機組分主要是硫化氫、氨化合物和微量重金屬,可溶性有機組分,大部分可以生物降解,少數難以生物降解或不能生物降解,如原油、汽油、丙烯等。
石油化工廢水處理
對于難處理的石油化工廢水,我國通常采用生物處理為主,物理和化學方法為預處理和深度處理。
物理法處理技術主要有膜分離法、氣浮法、隔油法和吸附法。其中,膜分離技術和吸附法對石油化工廢水中的臭味和色度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對有機物和懸浮物的去除率也較高。但運行成本高,膜和活性炭需要定期更換,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其中,活性炭吸附一般用于后續的深度處理。
化學法處理技術主要有:氧化法和絮凝法。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顏色和氣味,也可以氧化廢水中難降解的物質,對水量和水質的變化適應性強,反應速度快。其中,臭氧氧化法使用較多,多用于石油化工廢水的深度處理。絮凝法利用混凝劑去除水中的有機物、濁度和色度,常用的混凝劑主要是無機藥劑(如硫酸鋁、氯化鐵等)和有機藥劑(聚丙烯酰胺等)。
“組合”工藝讓石油化工廢水“無處遁逃”
石油化工廢水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高,難以降解,對環境污染嚴重,單一處理工藝難以滿足水質排放要求。在實際應用中,油分離、氣浮、絮凝、厭氧、好氧、吸附、膜分離等應用較多,其組合方式高效實用,逐漸興起。
生態文明建設是大勢所趨,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生產,也是我們必須認識和做到的。石油化工行業在生產中獲得豐厚利潤的同時,也越來越注意到生產過程中的廢水排放問題,而研究出高效、經濟、節能的處理技術,是石油化工行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