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省政府同意,并報國家六部委備案,寧波市、長興縣、平湖市、紹興市柯橋區、義烏市、玉環市6個市、縣(市、區)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各試點城市將全面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力爭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探索總結一批特色鮮明、示范性強的豐水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經驗。
再生水
是指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凈水處理,最后達到一定水質要求滿足某種使用功能,并且可以安全使用的水,具有水量穩定、水質可控、就地可用的優勢。再生水的常見使用領域主要為河道生態補水、工業供水和市政雜用等。
地處江南水鄉,浙江依然缺水,人均水資源量不足15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提升再生水資源利用效率是補齊水資源短板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省全力推進非常規水利用,合理布局一批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擴大再生水處理能力建設,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平均達到20.5%。
作為現代化濱海城市代表,寧波市因地制宜探索河道生態補水、工業用水水源、成品工業用水等領域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建成集中式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32座,日處理能力約262.7萬噸,其中,再生水設計日生產能力71.79萬噸。列入試點后,寧波市將投入約161億元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帶動性的再生水相關項目,到202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5%,總量達到2.5億立方米,較2021年提升129%。
如何破解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3的瓶頸?長興縣在再生水利用上下足了功夫。2021年長興縣再生水利用率達28%,其中再生水工業化年利用量約2200萬立方米,占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利用總量和利用率指標領跑全省。
而在平湖市,2021年全市用水總量為2.3461億立方米,已達嘉興市“十四五”時期預分配水量90%,用水指標面臨水資源臨界超載標準。再生水利用成為破解平湖市用水指標不足、優質水資源短缺的必由之路。列入試點后,平湖市將投入約5.68億元,通過實施“1124”的再生水利用配置布局,即“1處集中式供水園區、1處點對點供水樣板、2項農業再生水創新、4大用水領域全覆蓋”,實現到2025年工業再生水供水量達到4.5萬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率28%以上。
作為全省工業用水量最大的縣級行政區,柯橋區工業用水已占到全區用水總量的50%以上。一面是占全區規上企業產值的一半以上的高耗水紡織業,一面是經濟社會發展對區域水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進再生水利用成為柯橋區優化供水結構、緩解供需矛盾的關鍵抓手。為此,柯橋區以打造“高耗水產業集聚區再生水利用配置樣板”為目標,提出“集中處理,集中供應,重點突破,面上探索”的再生水利用配置布局,到2025年,全區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降低18.0%和22.0%,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8%以上,其中工業再生水利用量4500萬立方米以上。
下一步,6個典型地區將分別聚焦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全國再生水利用標桿、濱湖水環境敏感區再生水利用配置樣板、濱海平原河網水環境敏感地區再生水利用樣板、高耗水產業集聚區再生水利用配置樣板、跨區域多水源分質協同再生水利用配置樣板和海島半島區再生水利用配置全國標桿的目標定位,努力在再生水規劃布局、利用配置方式、產輸設施完善、激勵政策健全等方面突破創新,為全省提高再生利用水平提供借鑒,為全國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先行探路。